|
琴曲歌辭·司馬相如琴歌 / 作者:張祜 |
鳳兮鳳兮非無凰,山重水闊不可量。
梧桐結陰在朝陽,濯羽弱水鳴高翔。
|
|
琴曲歌辭·司馬相如琴歌解釋: 琴曲歌辭·司馬相如琴歌
鳳兮鳳兮非無凰,
山重水闊不可量。
梧桐結陰在朝陽,
濯羽弱水鳴高翔。
中文譯文:
鳳啊,鳳啊,并非沒有鳳凰,
山巒重重,水域廣闊無法測度。
梧桐樹結成濃蔭正對晨陽,
鳳羽洗凈于柔弱的水面上高翱翔。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出自唐代張祜的琴曲歌辭《司馬相如琴歌》。詩人借用了鳳凰的形象,通過描繪山和水的廣闊宏大,表達了鳳凰的偉岸與雄偉。詩中的鳳凰象征著美好、尊貴和靈性。
首句“鳳兮鳳兮非無凰”,詩人表達了鳳凰的存在,以至于復述第一句來強調鳳凰的來臨。鳳凰是神話中的仙鳥,常常與美好和吉祥聯系在一起。
接下來的兩句“山重水闊不可量”,描述了山和水的廣闊,無法測度和觸及。這里的山和水象征了世界的壯麗與龐大。
第四句“梧桐結陰在朝陽”,描繪了梧桐樹在朝陽下形成的濃蔭。梧桐樹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象征,代表著高貴和尊榮。
最后一句“濯羽弱水鳴高翔”,表達了鳳凰在柔弱的水上洗凈羽毛后高高飛翔的景象。這句描繪了鳳凰的精神力量和自由飛翔的姿態。
這首詩詞展示了張祜對美好和壯麗的描繪,以及對鳳凰形象的贊美和謳歌,同時也展現了作者對自由和靈性的向往。整首詩詞優美動人,音樂感強烈,給人以宏偉壯麗、高雅精神的美的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