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歸途中作 / 作者:羅隱 |
松橘蒼黃覆釣磯,早年生計近年違。
老知風月終堪恨,貧覺家山不易歸。
別岸客帆和雁落,晚程霜葉向人飛。
買臣嚴助精靈在,應笑無成一布衣。
|
|
東歸途中作解釋: 《東歸途中作》
松橘蒼黃覆釣磯,
早年生計近年違。
老知風月終堪恨,
貧覺家山不易歸。
別岸客帆和雁落,
晚程霜葉向人飛。
買臣嚴助精靈在,
應笑無成一布衣。
中文譯文:
松樹和橘樹蒼黃掩蓋著我曾經垂在釣磯上的魚竿,
從早年的生活改為近年的離開。
老了之后才懂得風光月色,實在可嘆。
雖然貧窮,我覺得家中的山也不容易回去。
對岸的客船和雁群相繼離去,
夜晚中,霜葉飄向過往旅人。
買臣嚴助的詩句依然飄灑在空氣中,
應該嘲笑我這一生毫無建樹。
詩意和賞析:
羅隱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詩人,詩歌描寫了他東歸途中的心情和境遇。詩中以自然景物為背景,借此凸顯了作者自身的境況和心緒。
詩中的松橘、釣磯、客帆、雁落等形象都給人一種寂寞、冷落的感覺。松橘蒼黃,暗示著歲月的流轉和時光的荏苒,同時也可以理解為作者曾經的悠閑和熱情的歲月已逝。早年生計近年違,表達了作者過去的生活狀態與現在的變故形成鮮明的對比。
詩中對自己的評價以及對家鄉的眷念也體現了作者內心的掙扎和迷茫。老知風月終堪恨,貧覺家山不易歸,表達了對盡管老來看得最明,但卻錯過了年少時光的遺憾,也有對貧窮生活和離鄉之痛的感嘆。
整首詩以抒發作者內心郁結情感為主旨,表達了對生活的無奈和追求的無果。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內心的落寞和孤獨,也透露出對華麗和成功生活的渴望。詩中的一布衣,則是展示了作者身份低微,經歷平凡的人生,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不屑。
整首詩意味深長,意蘊豐富,是一首充滿詩性和社會批判意義的佳作。同時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社會觀照和自身心境的矛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