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劉校書之新安寄吳常侍 / 作者:羅隱 |
野云如火照行塵,會績溪邊去問津。
才子省銜非幕客,楚君科第是同人。
狂思下國千場醉,病負東堂兩度春。
他日酒筵應見問,鹿裘漁艇隔朱輪。
|
|
送劉校書之新安寄吳常侍解釋: 送劉校書之新安寄吳常侍
野云如火照行塵,會績溪邊去問津。
才子省銜非幕客,楚君科第是同人。
狂思下國千場醉,病負東堂兩度春。
他日酒筵應見問,鹿裘漁艇隔朱輪。
中文譯文:
野云如火煅燒著行人的塵土,
劉校書來到新安向吳常侍問安。
他是才子,暫時沒有官職,但不是普通的閑人,
楚君是他的同道中人,他在科舉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
他沉迷于思考,離開國家千次都會沉醉,
患病后兩度迎來春天,卻不能上朝。
等到他康復的那一天,一定會被引見在宴席上,
只是鹿皮和漁船隔著珠輪,距離還很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羅隱寫給劉校書的送別詩。詩人用獨特的表達方式,傳達了對劉校書的祝福和期待。
詩中描繪了野云似火燒行人塵土的景象,暗喻著行人所經歷的艱辛和努力。劉校書來到新安向吳常侍問安,羅隱稱他為才子,表示他雖然沒有官職,但并非普通閑散之人。楚君是劉校書的同道中人,指他在科舉考試中有所斬獲。他在沉思中度過了千百個夜晚的飲酒,兩次病愈迎來了春天,但因為病不能到東堂上朝。詩人對劉校書的未來充滿期待,他相信劉校書康復后一定會被引見在宴席上,只是距離還很遠。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劉校書的贊賞和祝愿,同時也揭示了科舉考試對才子們的困擾和壓抑。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詩人將人類的命運與自然相連接,展現了詩人對理想境界的向往和期待。整首詩通篇簡潔明快,寫景深刻,寓意深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