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貽 / 作者:羅隱 |
衰老應難更進趨,藥畦經卷自朝晡。
縱無顯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
漢武巡游虛軋軋,秦皇吞并謾驅驅。
如何只見丁家鶴,依舊遼東嘆綠蕪。
|
|
自貽解釋: 《自貽》
衰老應難更進趨,
藥畦經卷自朝晡。
縱無顯效亦藏拙,
若有所成甘守株。
漢武巡游虛軋軋,
秦皇吞并謾驅驅。
如何只見丁家鶴,
依舊遼東嘆綠蕪。
譯文:
年歲漸長愈難突破,
服藥從早到晚不輟。
縱然效果不明顯,
守株待兔也甘愿。
漢武巡游虛疏雜,
秦皇吞并驅驅趕。
怎能看到丁家的鶴,
仍在嘆息遼東綠蕪。
詩意:
《自貽》是唐代詩人羅隱的自我吟詠之作,表達了他對自身老去的無奈和對世事的憂愁。他認為年歲漸長之后,很難再有突破和進步,吃藥治療也無明顯效果,只能默默守株待兔。他借漢武、秦皇的比喻來指出時代的虛假和變幻無常,嘆息世情艱難。最后,他又提到了丁家的鶴,暗示了自己對過去遼闊美好的家鄉的思念和無奈,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思考。
賞析:
羅隱以簡練的文字表現了對年齡增長和無法逆轉的現實的思考和心理的痛苦。他通過對比古代帝王的荒誕行為和現實生活的苦悶,表達了對時代變遷和生活境遇的不滿和痛心。最后,通過描寫遼闊的家鄉和丁家的鶴,凸顯出對故鄉和美好時光的懷念和無奈,讓讀者對生命的短暫和無常有所思考。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清新,通過對比和隱喻的手法,展現出詩人內心的復雜和矛盾,給人以深思熟慮的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