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陸員外 / 作者:王維 |
郎署有伊人。
居然故人風(fēng)。
天子顧河北。
詔書除(一作隸)征東。
拜手辭上官。
緩步出南宮。
九河平原外。
七國薊門中。
陰風(fēng)悲枯桑。
古塞多飛蓬。
萬里不見虜。
蕭條胡地空。
無為費中國。
更欲邀奇功。
遲遲前相送。
握手嗟異同。
行當(dāng)封侯歸。
肯訪商山翁。
|
|
送陸員外解釋:
詩詞:《送陸員外》
朝代:唐代
作者:王維
郎署有伊人,
居然故人風(fēng)。
天子顧河北,
詔書除(一作隸)征東。
拜手辭上官,
緩步出南宮。
九河平原外,
七國薊門中。
陰風(fēng)悲枯桑,
古塞多飛蓬。
萬里不見虜,
蕭條胡地空。
無為費中國,
更欲邀奇功。
遲遲前相送,
握手嗟異同。
行當(dāng)封侯歸,
肯訪商山翁。
中文譯文:
陸員外離任了,
像是離別故人一樣。
天子關(guān)注河北,
頒詔書除去征東。
他拜別了上官,
慢慢地離開南宮。
在九河平原之外,
七國薊門之中。
陰風(fēng)悲嘆著枯萎的桑樹,
古代邊塞上飄蕩著許多飛蓬。
千里之外看不見敵虜,
荒涼的胡地空虛寂靜。
無為而費盡中國之力,
還想追求奇異的功績。
遲遲地前去送別,
握著手感嘆著彼此的不同。
他將去封侯歸來,
愿意去拜訪商山的老翁。
詩意和賞析:
《送陸員外》是王維創(chuàng)作的一首唐代詩詞,描繪了陸員外離任的情景,表達了對友人的離別之情和對時代的思考。
詩中以離別故人的方式開頭,暗示了詩人與陸員外的親密關(guān)系。接著,詩人將目光投向天子關(guān)注的河北地區(qū),提到了詔書除去征東,意味著陸員外將離開原有的職位,前往東方執(zhí)行新的任務(wù)。
在離別的過程中,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陸員外緩慢離開南宮的場景,表現(xiàn)出離別時的深情厚意。接著,詩人描繪了九河平原和七國薊門,這里是中國北方的邊塞之地,陰風(fēng)吹拂著干枯的桑樹,古代邊塞上飄蕩著飛蓬。這些景象烘托出離別的凄涼氛圍和胡地的荒涼。
詩人在接下來的幾句中表達了對時代的思考。他指出中國在對外戰(zhàn)爭中耗費了太多的資源,卻仍然渴望取得奇異的功績。這句話抒發(fā)了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對戰(zhàn)爭的反思。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陸員外的送別和對彼此之間的不同感嘆。陸員外將去封侯歸來,而詩人則希望能夠去拜訪商山的老翁,這里象征著隱居的智者,表達了詩人對安享晚年、追求內(nèi)心寧靜的向往。
整首詩通過描繪離別場景和對時代的思考,展現(xiàn)了王維獨特的境界和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思考《送陸員外》是唐代詩人王維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陸員外離任了,
像是離別故人一樣。
天子關(guān)注河北,
頒詔書除去征東。
他拜別了上官,
緩步離開南宮。
在九河平原之外,
七國薊門之中。
陰風(fēng)悲嘆干枯的桑樹,
古塞上飄蕩許多飛蓬。
千里之外看不見敵虜,
荒涼的胡地空無一人。
無為而費盡中國之力,
還想追求奇異的功績。
遲遲地前去送別,
握手感嘆彼此之不同。
他將去封侯歸來,
愿意去拜訪商山的老翁。
詩意和賞析:
王維的《送陸員外》描繪了陸員外的離任情景,表達了對友人的離別之情以及對時代和社會現(xiàn)狀的思考。
詩詞以離別故人的方式開頭,暗示了詩人與陸員外的親密關(guān)系。接著,詩人將目光投向天子關(guān)注的河北地區(qū),提到了詔書除去征東,意味著陸員外將離開原有的職位,前往東方執(zhí)行新的任務(wù)。
在離別的過程中,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陸員外緩慢離開南宮的場景,表現(xiàn)出離別時的深情厚意。接著,詩人描繪了九河平原和七國薊門,這里是中國北方的邊塞之地,陰風(fēng)吹拂著干枯的桑樹,古代邊塞上飄蕩著飛蓬。這些景象烘托出離別的凄涼氛圍和胡地的荒涼。
詩人在接下來的幾句中表達了對時代的思考。他指出中國在對外戰(zhàn)爭中耗費了太多的資源,卻仍然渴望取得奇異的功績。這句話抒發(fā)了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對戰(zhàn)爭的反思。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陸員外的送別和對彼此之間的不同感嘆。陸員外將去封侯歸來,而詩人則希望能夠去拜訪商山的老翁,商山象征著隱居的智者,表達了詩人對安享晚年、追求內(nèi)心寧靜的向往。
整首詩通過描繪離別場景和對時代的思考,展現(xiàn)了王維獨特的境界和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