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僧入五氵曵 / 作者:貫休 |
五氵曵江山寺,禪林境最奇。
九年吃菜粥,此事少人知。
山響僧擔谷,林香豹乳兒。
伊余頭已白,不去更何之。
|
|
送僧入五氵曵解釋: 《送僧入五氵曵》是唐代貫休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送僧入五氵曵,
朝朝山水寺。
九年吃菜粥,
此事少人知。
山嶺回響僧擔谷,
林間彌漫豹乳香。
我頭已經斑白,
不再去何所忙。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貫休送別一位僧人進入五氵曵(音譯)的情景。五氵曵是指一個山水風景優美的寺廟,禪林環境非常奇特。詩中提到,這位僧人在這里吃了九年的菜粥,這個事情很少有人知道。山嶺回蕩著僧人擔負的谷物的聲音,林間彌漫著豹乳的香氣。作者自述自己的頭發已經斑白,不再去忙碌于何處。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五氵曵的山水寺廟和僧人的生活,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和對禪宗生活的推崇。詩中描述的五氵曵寺廟環境奇特,山水交融,使讀者感受到禪宗修行的寧靜與美好。僧人吃了九年的菜粥,說明他在寺廟中過著簡樸的生活,這種修行方式并不為世人所知,突顯了禪宗的隱逸之道。詩中山嶺回響、林間彌漫的景象,給人以超驗、超越塵俗的感覺,暗示了禪宗修行的境界。最后,作者以自己頭發已經斑白的狀態來表達自己已經老去,不再追求外界繁忙的事務,不再去忙碌于何處,進一步強調了超脫塵世的心境。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文字描繪了僧人和禪宗的生活狀態,通過山水和氣息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禪宗修行的推崇和對塵世的超脫。同時,這首詩也在轉折處展示了詩人自己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世俗忙碌的反思,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