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匡山老僧庵 / 作者:貫休 |
筼筜紅實好鳥語,銀髯瘦僧貌如祖。
香煙濛濛衣上聚,冥心縹緲入鐵圄。
白麏作夢枕藤屨,東峰山媼貢瓜乳。
|
|
書匡山老僧庵解釋: 書匡山老僧庵
筼筜紅實好鳥語,
銀髯瘦僧貌如祖。
香煙濛濛衣上聚,
冥心縹緲入鐵圄。
白麏作夢枕藤屨,
東峰山媼貢瓜乳。
中文譯文:
匡山上的老僧庵,
紅色的葡萄結實,美麗的鳥鳴聲。
長著銀色胡須的瘦僧,容貌如祖先。
香煙飄渺,聚集在衣上,
冥思苦想,心靈的禪修進入鐵籠。
白麏作夢,夢見枕藤制成的履鞋,
東峰山上的老媼子獻上瓜和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寧靜而寂靜的山間佛國圖景。詩人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他對清幽山中僧庵的向往和想象。
詩中的“筼筜紅實好鳥語”描繪了山中葡萄的豐收和優美的鳥鳴聲,展現了大自然的生機和美好。而“銀髯瘦僧貌如祖”則描述了山中的一位老僧,他長著銀色的胡須,容貌端莊,看上去像是祖先的模樣。這兩句詩中的描繪,讓讀者仿佛可以聽到山間的鳥鳴聲,看到那位神秘而莊重的老僧。
接著,詩人寫道“香煙濛濛衣上聚,冥心縹緲入鐵圄”,表達了僧人在冥思苦想中,心靈進入禪修的境界。香煙繚繞,仿佛一層迷霧,讓他們沉浸在禪修的狀態中。
最后兩句“白麏作夢枕藤屨,東峰山媼貢瓜乳”則展現了山中生活的質樸和富足,詩中的白麋是一種珍稀的動物,它似乎在夢中枕著藤鞋,顯示了僧人們的清貧和淳樸。而東峰山上的老媼子則獻上了瓜和乳,展現了山中居民對僧人們的敬意和善意。
整首詩以簡潔的詩句描繪了寧靜清幽的佛國景象,顯示了詩人追求純凈和內心平靜的心境。讀者通過這首詩,仿佛可以感受到山中的寧靜和禪修的氛圍,也引發了人們對于內心平靜和追求高尚境界的思考與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