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杜工部集 / 作者:貫休 |
造化拾無遺,唯應杜甫詩。
豈非玄域橐,奪得古人旗。
日月精華薄,山川氣概卑。
古今吟不盡,惆悵不同時。
甫也道亦喪,孤身出蜀城。
彩毫終不撅,白雪更能輕。
命薄相如命,名齊李白名。
不知耒陽令,何以葬先生。
|
|
讀《杜工部集解釋: 讀《杜工部集》二首
造化撿無遺,唯應杜甫詩。
豈非玄域篋,奪得古人旗。
日月精華薄,山川氣概卑。
古今吟不盡,惆悵不同時。
甫也道亦喪,孤身出蜀城。
彩毫終不撅,白雪更能輕。
命薄相如命,名齊李白名。
不知耒陽令,何以葬先生。
中文譯文:
讀《杜工部集》二首
觸摸萬物的精華,只有杜甫的詩可以抓住。
哪怕是來自于遙遠的地方,卻能得到古人的智慧。
日月的精華薄弱,山川的氣魄卑微。
古今的吟詠無窮盡,令人感到沮喪和無助。
甫也一路追隨而來,孤身來到蜀城。
他的筆尖永不停歇,如同白雪一般輕盈。
他的命運如同相如,名聲可與李白相提并論。
卻不知道耒陽令,該如何安葬這位前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貫休的《讀《杜工部集》二首》。詩中表達了對杜甫詩歌的欽佩和贊揚,認為他的詩歌是造化的精華所在。作者通過對杜甫詩歌的贊美,暗示了自己對文學創作的追求和對古人智慧的向往。
詩中描繪了日月精華薄弱、山川氣魄卑微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時代的惆悵和無助之情。同時,作者將自己和杜甫進行了對比,稱呼自己為“甫也”,表達了自知之明和自嘲之情。然而,作者依然筆耕不輟,堅持創作,通過比喻彩毫和白雪,表達了自己對創作的執著和輕盈的筆調。
最后兩句詩談及不知道如何安葬杜甫,可以理解為對當時文化底蘊和文人待遇的反思,也是對杜甫境遇的遺憾和同情之情。整首詩以對杜甫詩歌的贊美和自我反思交織,表達了作者對文學的追求和對時代困擾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