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晚野步 / 作者:貫休 |
藤屨兼閩竹,吟行一水傍。
樹涼蟬不少,溪斷路多荒。
燒岳陰風起,田家濁酒香。
登高吟更苦,微月出蒼茫。
|
|
秋晚野步解釋: 《秋晚野步》是唐代詩人貫休的一首詩。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一個秋天的傍晚,漫步在田野和溪流旁邊的情景。
詩中的第一句“藤屨兼閩竹,吟行一水傍”描述了作者行走在溪流旁邊,他穿著蒲藤編制的履物,同時手持竹子。這里的“吟行”暗示作者正在吟誦詩歌的同時行走。
接著,詩中描述了樹蔭下蟬鳴的情景,表明秋天的氣溫已經涼爽,而蟬鳴的聲音仍然可聽到。然而,溪流斷了,路邊又多了雜草叢生的荒野,這說明作者所處的地方并不繁華,有些荒涼。
然后,詩中出現了“燒岳陰風起,田家濁酒香”這一句,表現了秋天的景色和氣氛。這里的“燒岳”指的是秋天的山岳,而“陰風起”則增添了一種涼爽而清新的感覺。此刻,農家正在煮濁酒,傳來陣陣濃烈的酒香。
詩的最后兩句“登高吟更苦,微月出蒼?!眲t反映了作者此刻的心情。盡管登上高處,但是仍感到悲涼,吟唱的音調更加苦澀。微弱的月亮從蒼茫的天空中升起,給整個景色增添了一絲朦朧的美感。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凄涼的秋景為背景,描繪了作者在荒野中的行走和吟唱,同時通過反映田家的釀酒活動和秋夜微月的景象,表達了一種淡淡的傷感和蒼茫寂寞的情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