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僧歸翠微 / 作者:貫休 |
只衲一個衲,翠微歸舊岑。
不知何歲月,即得到師心。
徑繞千峰細,庵開亂木深。
倘然云外老,他日亦相尋。
|
|
送僧歸翠微解釋: 中文譯文:
只有一個袈裟,翠微歸到了舊山岑。
不知道是哪一年月,就得到了我的師心。
繞著千峰的小徑,庵堂開在茂密的樹林中。
如果我老去了在云外,將來也會相互尋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貫休送別僧人歸翠微寺的作品。詩人表達了對僧人的相送之情,詩中描繪了僧人歸去的場景和心境,表達了對僧人修道成果的贊賞和期望。
詩中的“只衲一個衲”和“翠微歸舊岑”表達了僧人行囊簡單,只有一件僧袍,他回到了翠微山上的舊寺。這些細節凸顯了僧人的超凡清苦和對于內心歸宿的堅守。
“不知何歲月,即得到師心”表達了詩人對僧人的敬仰和認可,贊揚了僧人在修行中所獲得的成果和領悟。
“徑繞千峰細,庵開亂木深”描繪了翠微山的景色,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將讀者帶入山林中,感受到了幽靜深邃的庵堂,以及周圍茂密的樹木和千峰交錯的景象。這種自然景觀與僧人修行的氛圍相互映襯,表現了禪宗文化的意境。
最后兩句“倘然云外老,他日亦相尋”,表達了詩人希望將來能夠再次相聚的愿望,即使在云外老去了,也有相互尋找的機會。這句話是對于友誼和師徒之情的珍視和承諾。
整首詩通過樸實、自然、平淡的文字描繪了僧人歸去的情景,展示了貫休獨特的寫作風格和他對于禪宗文化的深入思考和領悟。詩中所表達的對于簡樸、清靜和修行之道的推崇和向往,以及對于友誼和心靈的歸宿的追求,使得這首詩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情感回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