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廬山大愿和尚 / 作者:貫休 |
石上桂成叢,師庵在桂中。
皆云習鑿齒,未可扣真風。
雪洗香爐碧,霞藏瀑布紅。
何時甘露偈,一寄剡山東。
|
|
寄廬山大愿和尚解釋: 《寄廬山大愿和尚》是唐代詩人貫休創作的一首詩,表達了對廬山大愿和尚的敬意和向往之情。
石上桂成叢,
師庵在桂中。
皆云習鑿齒,
未可扣真風。
雪洗香爐碧,
霞藏瀑布紅。
何時甘露偈,
一寄剡山東。
中文譯文:
石頭上長滿了桂樹,
大愿和尚的禪庵就在桂樹中。
人們說他牙齒鋒利無比,
但是我還無法理解他的真諦。
雪水洗凈了香爐,變得碧綠,
霞光遮蓋了瀑布,變得紅彤彤。
何時才能夠聽到他的甘露偈詞,
向剡山東方寄去我的心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廬山大愿和尚的禪修環境,表達了詩人對大愿和尚的景仰和向往之情。詩中的桂樹和石頭象征了禪宗的清凈和堅實,禪庵則是修行的地方。詩人認為大愿和尚的牙齒鋒利,暗示他對佛法的深入鉆研和理解,但詩人自己卻尚未領悟其中的真諦。
詩中的雪水洗凈了香爐,霞光遮蓋了瀑布,表現了廬山的美景,也為詩人心中的向往營造了一個美麗的背景。詩人希望能夠聆聽到大愿和尚的"甘露偈詞",這是指期待得到大愿和尚的教誨與指導,為自己的修行之路增添一絲樂觀與希望。最后一句"一寄剡山東",表達了詩人寄去心愿的遠大志向,寓意著詩人的心向往之追求和對大愿和尚的渴望。整首詩透過禪修環境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禪修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