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薛尚書兼呈東陽王使君 / 作者:貫休 |
得力未得力,高吟夏又殘。
二毛非自出,萬事到詩難。
蟬見木葉落,雷將雨氣寒。
何妨槌琢后,更獻至公看。
|
|
懷薛尚書兼呈東陽王使君解釋: 懷薛尚書兼呈東陽王使君
得力未得力,高吟夏又殘。
二毛非自出,萬事到詩難。
蟬見木葉落,雷將雨氣寒。
何妨槌琢后,更獻至公看。
譯文:
懷念薛尚書兼呈東陽王使君
得力未得力,高吟夏日已殘。
二毛非自得,萬事皆難以寫成詩。
蟬聽見葉落,雷聲預示雨氣變寒。
然而無妨,在琢磨之后,再次奉獻給尊者欣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貫休創作的一首懷念薛尚書并呈給東陽王的詩。詩中抒發了作者在寫作創作上遇到的困惑和苦悶,以及對傳統文人士大夫的崇敬和追隨。
詩的開頭兩句“得力未得力,高吟夏又殘”,表達了作者在創作上面臨的困難和挫折。他感到尚未將自己的才華充分發揮出來,而夏日即將結束,時間也在不斷流逝。
接下來的兩句“二毛非自出,萬事到詩難”,指的是寫作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需要傾注大量的心血和努力。詩歌承載著種種復雜的情感和思想,寫作本身就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之后的兩句“蟬見木葉落,雷將雨氣寒”,通過自然現象來揭示作者內心的感受。蟬在聆聽樹葉落地的聲音后,意識到夏天即將結束;雷聲預示著天氣變冷,預示著時節的不同以及人生中的變遷。這里可以看出作者對時間的敏感和對無常的思考。
最后兩句“何妨槌琢后,更獻至公看”,表達了作者在寫作上的毅力和對文人士大夫的敬仰。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和挑戰,仍然值得堅持并繼續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以期更好地為尊者帶來好的作品。
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在艱難的創作過程中的堅持和對文學家的崇敬。詩中既有對時間流逝的思考,也有對寫作創作的苦悶與掙扎的揭示,同時也表達了對傳統理念的尊崇和敬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