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圣制登降圣觀與宰臣等同望應制 / 作者:王維 |
鳳扆朝碧落,龍圖耀金鏡。
維岳降二臣,戴天臨萬姓。
山川八校滿,井邑三農竟。
比屋皆可封,誰家不相慶。
林疏遠村出,野曠寒山靜。
帝城云里深,渭水天邊映。
佳氣含風景,頌聲溢歌詠。
端拱能任賢,彌彰圣君圣。
|
|
奉和圣制登降圣觀與宰臣等同望應制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鳳車朝向蒼穹,龍圖耀著金色的鏡子。王維岳降給兩位宰臣,成為天子臨到萬姓之上。山川的八校(guǎn)滿了,井邑的三農也已兩全。比屋都可以封賞,沒有哪一家不為此慶賀。林木稀疏的遠村中出來,荒山也靜寂無聲。帝城深陷于云霧之中,渭水在天邊映照。美麗的氣息中蘊含著風景,贊美的聲音充滿著歌詠。端拱的統治能夠任用賢才,更加彰顯著圣君的圣德。
詩詞的詩意:這首詩是王維奉和圣制,表達了對于君主的贊美之情。詩中描繪了帝王凱旋的場景,鳳車朝向蒼穹,龍圖照耀金鏡,形容了君主的威嚴和權威。詩人將帝王降臨給宰臣的場景與天子臨到千萬民眾之上相提并論,表達了君主的偉大和崇高。詩中還描繪了山川的宏偉和井邑的繁榮,以及人們對于君主的贊美和慶賀之情。最后,詩人稱贊了君主的明智和能力,表達了君主的圣德。
詩詞的賞析:這首詩以華麗動人的文字描寫了君主的威嚴和地位,展現了帝王的權力和統治。通過對于山川井邑的描繪,表達了君主的治理之功。詩中充滿了對于君主的贊美之情,以及對于君主統一帝國的崇敬和欽佩。詩人以唐代的政治現實為背景,將君主的統治與天子的權威相提并論,彰顯了君主的崇高地位。整首詩行文流暢,語言華麗,形象生動,通過對于景物的描繪,抒發(fā)了對君主的頌揚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