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作因懷山中道侶 / 作者:貫休 |
是是非非竟不真,桃花流水送青春。
姓劉姓項今何在,爭利爭名愁殺人。
必竟輸他常寂默,只應贏得苦沈淪。
深云道者相思否,歸去來兮湘水濱。
|
|
偶作因懷山中道侶解釋: 偶作因懷山中道侶
是是非非竟不真,
桃花流水送青春。
姓劉姓項今何在,
爭利爭名愁殺人。
必竟輸他常寂默,
只應贏得苦沈淪。
深云道者相思否,
歸去來兮湘水濱。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偶作因懷山中道侶
是是非非竟不真,
桃花流水送青春。
姓劉姓項今何在,
爭利爭名愁殺人。
必竟輸他常寂默,
只應贏得苦沈淪。
深云道者相思否,
歸去來兮湘水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貫休所作,詩人因懷念山中的道侶,寫下了這首詩。詩中傳達了人生中虛偽與真實的關系,表達了青春易逝的寓意,以及在爭利爭名的競爭中帶來的痛苦和犧牲。
詩的第一句“是是非非竟不真”,表達了人生中的是非善惡最終都難以分辨真假,暗示了社會的復雜性和人世間的虛偽。
接下來的兩句“桃花流水送青春,姓劉姓項今何在”,通過描繪桃花流水的景象,表達了青春易逝的主題,同時提到姓劉姓項的人,意味著即使他們一度顯赫,如今卻已無處可尋。
接下來的兩句“爭利爭名愁殺人”,強調了人們為了追求利益和名聲而不斷爭斗的愚蠢和痛苦。
然后的兩句“必竟輸他常寂默,只應贏得苦沈淪”,暗示了那些默默無聞卻一直堅持真理和理想的人,雖然在表面上輸了一些,但卻贏得了內心的堅守和契合。
最后兩句“深云道者相思否,歸去來兮湘水濱”,詩人問離開自己的朋友是否在思念自己,表達了詩人對于道友的思念和惆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于山中生活的向往和追憶。
整首詩通過對人生和社會的觀察,表達了對于虛偽和真實的思考,以及對于青春易逝和追求名利的剖析,通過對于道友的思念和對于山中生活的向往,展現了詩人對于純真和忍受苦難的堅持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