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居偶作 / 作者:貫休 |
高淡清虛即是家,何須須占好煙霞。
無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轉賒。
風觸好花文錦落,砌橫流水玉琴斜。
但令如此還如此,誰羨前程未可涯。
|
|
野居偶作解釋: 《野居偶作》
貫休
高淡清虛即是家,
何須須占好煙霞。
無心于道道自得,
有意向人人轉賒。
風觸好花文錦落,
砌橫流水玉琴斜。
但令如此還如此,
誰羨前程未可涯。
中文譯文:
高遠清凈的虛空即為我的家,
何需強占美麗的景色。
我無心于追求修行之道,而是自得其樂,
我有意愿與眾人分享我的財富。
微風輕撫著美麗的花朵,精致的鳥鳴聲穿梭其中,
石階蜿蜒流水,玉琴斜倚。
我只愿如此,還是如此,
誰向往無法預料的未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高遠清凈的山野為背景,表達了貫休不在乎名利和功成名就的心境,以及欣賞自然之美和與人分享的態度。詩中“高淡清虛即是家”表達了作者對高遠山野的喜愛,認為清凈的自然景色才是最好的居處,而不必占據那些美麗的風景。作者表示不在意推崇修行之道,而是追求自己心靈的滿足。
接下來的兩句“無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轉賒”表明了作者的無為態度和愿與他人分享的心情。他不追求道德教誨、功績成就,而是從內心感到滿足,并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財富和快樂。
后面的兩句通過描繪美麗的自然景色,如風拂過花朵,水流穿過石階,玉琴斜倚等,傳達了作者欣賞自然之美的心境。最后一句“誰羨前程未可涯”,表明作者并不向往未知的未來,而是滿足于當下的生活。
整首詩以簡約的語言,表達了貫休追求心靈自由和財富分享的心境,具有一種閑適自在的意境,以及對自然美和心靈滿足的回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