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知己入翰林 / 作者:貫休 |
天驥頭似鳥,倏忽四天下。
南金色如椹,入火不見火。
吾交二名士,遽立于帝左。
鳳姿既出世,天意囑在我。
奇哉子淵頌,無可無不可。
|
|
聞知己入翰林解釋: 聞知己入翰林
天驥頭似鳥,倏忽四天下。
南金色如椹,入火不見火。
吾交二名士,遽立于帝左。
鳳姿既出世,天意囑在我。
奇哉子淵頌,無可無不可。
詩詞中文譯文:
聽說知己即將進入翰林院,
他的神采如天馬,頭形像鳥,短時間內遍及四方天下。
他的地位崇高如南方的金色山桃,燃燒著火焰卻看不見煙。
我的兩位知交,突然被召立在皇帝左側。
他們的鳳姿已經出世,命運寄托在我身上。
哇,子淵的名篇啊,沒有什么是不可的,沒有什么是不合適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文學家貫休寫給他的朋友知己進入翰林院的祝賀之作。貫休在詩中展現了對知己的高度贊揚和喜悅之情。
詩中的“天驥頭似鳥”形容知己的氣質和神采動人,就像是一匹天馬,頭部又像鳥一樣,迅速傳播到四方天下,顯得非常引人注目。
接著,“南金色如椹,入火不見火”形容知己的地位高崇,如同南方的金色山桃一樣珍貴。他在高位上卻能燃燒著火焰卻看不見煙,暗示了他的高尚品質和無私奉獻。
詩的后半部分,貫休表達了對于知己的朋友進入翰林院的喜悅之情。他提到自己的兩位知交被召立在皇帝左側,象征著他們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他們的“鳳姿既出世”,意味著他們的才華終于得到認可,命運也托付給了貫休。
最后,貫休稱贊了朋友子淵的詩篇,稱之為“奇哉子淵頌”,表示贊嘆之情。他認為這篇名篇無所不能,沒有什么是不可的,沒有什么是不合適的。
整首詩充滿了對知己朋友成就的喜悅之情,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知己的卓越才華和地位,傳遞了友情和贊美之意。同時也展示了貫休對詩詞的熱愛和對朋友成就的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