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酬孫洛陽 / 作者:張籍 |
家貧相遠住,齋館入時稀。
獨坐看書卷,閑行著褐衣。
早蟬庭筍老,新雨徑莎肥。
各離爭名地,無人見是非。
|
|
酬孫洛陽解釋: 《酬孫洛陽》是唐代張籍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家貧相遠住,齋館入時稀。
獨坐看書卷,閑行著褐衣。
早蟬庭筍老,新雨徑莎肥。
各離爭名地,無人見是非。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生活貧困、處境孤寂的景象。他住在遠離孩童洛陽城的地方,齋館很少有人光顧。他獨自坐著讀書,閑暇時穿著簡樸的褐色衣服散步。庭院里的蟬鳴聲已衰老,青筍也漸漸老去,但是新雨滋潤著小徑上的苔蘚,使之茂盛。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里,每個人都離開了爭名奪利的地方,沒有人關(guān)心是非紛爭。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清貧孤寂的生活情景,表達了他的淡泊名利和超脫塵世的心態(tài)。作者住在遠離繁華都市的地方,齋館很少有人來,這反映了他的貧寒和孤獨。他獨自一人坐著閱讀書卷,穿著樸素的褐衣散步,這種簡樸的生活方式展現(xiàn)了他對物質(zhì)財富的淡泊態(tài)度。詩中描述的早蟬聲衰老和新雨滋潤小徑上的苔蘚,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反映了時光的流轉(zhuǎn)和生命的變遷,寓意著事物的興衰無常。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名利爭奪的冷漠和超然態(tài)度,他認為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離開了爭名奪利的場所,沒有人去關(guān)心是非是非。整首詩以簡約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塵世的超脫和對淡泊清貧生活的熱愛,體現(xiàn)了唐代文人的儒雅情懷和追求內(nèi)心寧靜的精神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