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裴司空寄馬(一作蒙裴相公賜馬,謹以詩謝) / 作者:張籍 |
騄耳新駒駿得名,司空遠自寄書生。
乍離華廄移蹄澀,初到貧家舉眼驚。
每被閑人來借問,多尋古寺獨騎行。
長思歲旦沙堤上,得從鳴珂傍火城。
|
|
謝裴司空寄馬(一作蒙裴相公賜馬,謹以詩謝)解釋: 《謝裴司空寄馬(一作蒙裴相公賜馬,謹以詩謝)》是唐代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騄耳新駒駿得名,
司空遠自寄書生。
乍離華廄移蹄澀,
初到貧家舉眼驚。
每被閑人來借問,
多尋古寺獨騎行。
長思歲旦沙堤上,
得從鳴珂傍火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張籍寫給裴度(字司空)的,表達了他對裴度賜馬的感激之情。全詩以描寫賜馬為主線,表達了作者對裴度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時也展示了賜馬給他帶來的喜悅和思考。
首節“騄耳新駒駿得名,司空遠自寄書生。”描繪了裴度賜給他一匹名叫騄耳的好馬,并通過“司空遠自寄書生”來表達賜馬之情。
接著,詩人描述了馬離開華麗的馬廄,來到他簡陋的貧家,這一過程中移動蹄子的澀滯,表明馬在過渡中的不適應,“乍離華廄移蹄澀,初到貧家舉眼驚。”這里通過馬的形象,也暗示了作者自身的境遇。
下一節“每被閑人來借問,多尋古寺獨騎行。”描寫了周圍人們對他的好馬充滿好奇,經常前來借問,而作者則常常獨自騎著馬四處尋找古寺,享受獨自行走的樂趣。
最后兩句“長思歲旦沙堤上,得從鳴珂傍火城。”表達了作者在歲末年初時,長時間思念著馬匹,希望能夠帶著馬匹一同去沙堤上歡度年節,并向鳴珂火城走去。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賜馬的過程和馬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裴度的感激之情,并以馬為媒介,展示了作者的思考和對自由獨立的向往。同時,詩中也蘊含了對自身處境的反思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