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方尊師歸嵩山 / 作者:王維 |
仙官欲往九龍潭,旄節朱幡倚石龕。
山壓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
瀑布杉松常帶雨,夕陽蒼翠忽成嵐。
借問迎來雙白鶴,已曾衡岳送蘇耽。
|
|
送方尊師歸嵩山解釋:
《送方尊師歸嵩山》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仙官欲往九龍潭,
旄節朱幡倚石龕。
山壓天中半天上,
洞穿江底出江南。
瀑布杉松常帶雨,
夕陽蒼翠忽成嵐。
借問迎來雙白鶴,
已曾衡岳送蘇耽。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送別方尊師返回嵩山的情景。詩中描述了仙官從九龍潭啟程,旄節和朱幡靠在石龕上。天空被山壓得低垂,山洞穿越江水從江南冒出。瀑布和杉松常伴隨著雨水,夕陽下的山林瞬間變成了蒼翠的薄霧。詩中借問是否有雙白鶴前來迎接方尊師,也提到了在衡岳送別蘇耽的情景。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展示了王維獨特的山水意境和修身養性的思想情懷。詩中運用了許多修辭手法,如對比、象征、轉喻等,使得詩的意境更加豐富多樣。例如,“山壓天中半天上”形象地表達了山巒高聳的壯麗景象,“洞穿江底出江南”則將山洞的穿透力直觀地表現出來。此外,描寫瀑布、杉松、夕陽等山水景物,以及迎白鶴送蘇耽的情景,使得詩中的場景更加立體生動。此詩流露出王維對自然界的熱愛和寄托于自然的心靈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厚感情和對道家修行之道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