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塞(一作塞上曲) / 作者:張籍 |
秋塞雪初下,將軍遠出師。
分營長記火,放馬不收旗。
月冷邊帳濕,沙昏夜探遲。
征人皆白首,誰見滅胡時。
|
|
出塞(一作塞上曲)解釋: 《出塞(一作塞上曲)》是唐代張籍創作的詩歌作品。這首詩描述的是秋天塞外下雪的景象,一個將軍帶領著士兵遠征,操心著戰爭的事。這首詩流露出戰爭時期的無奈和辛苦。
詩中寫道,秋天的塞外下起了雪,將軍遠出征戰。士兵分派在各個營地,長官點燃篝火以示存在,不收回旗幟,以免將軍在返回時找不到自己的軍隊。夜晚月冷,邊帳濕漉漉的,沙塵彌漫,使得夜晚難以探尋敵情。征戰的士兵們漸漸皓首,但是他們都希望有一天能夠親眼見證胡人的覆滅。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士兵在戰爭中艱難的生活和將軍帶領他們沖向勝利的堅定信念,展示了戰爭的殘酷和人們的期許。它折射出了唐朝時期邊塞頻繁的戰事和將士們的忠誠與堅毅,同時也抒發了士兵的愿望,希望能夠親眼目睹敵人的滅亡。
中文譯文:
秋天塞上下起了初雪,
將軍遠出師征戰。
分派的營地長官點起篝火,
不收回旗幟,以示位置。
冷月下,邊帳潮濕,
沙塵廟散了,夜間探查變得遲緩。
征戰的士兵們漸漸白發滿頭,
誰能親眼見到胡人的滅亡。
這首詩歌情景生動,語言簡練,通過描繪塞外的寒冷和將士們的堅韌,展現出戰爭的殘酷與人們對勝利的期望。同時也反映出唐朝時期頻繁的邊塞戰事和將士們的忠誠與毅力。這首詩表達了士兵們希望能夠親眼目睹敵人滅亡的愿望,向讀者展示了戰爭時期無奈和辛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