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下曲 / 作者:張籍 |
邊州八月修城堡,候騎先燒磧中草。
胡風吹沙度隴飛,隴頭林木無北枝。
將軍閱兵青塞下,鳴鼓逢逢促獵圍。
天寒山路石斷裂,白日不銷帳上雪。
烏孫國亂多降胡,詔使名王持漢節。
年年征戰不得閑,邊人殺盡唯空山。
|
|
塞下曲解釋: 《塞下曲》是唐代詩人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邊地的艱苦環境和邊軍將士的英勇奮斗。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邊州在八月修建城堡,
偵察軍隊先燒磧中的草。
胡風吹起沙塵飛揚,
隴頭的樹木沒有了枝條。
將軍檢閱隊伍在青塞邊地,
鼓聲嘹亮,獵鳴鼓。
天寒山路斷裂,
陽光照不化雪。
烏孫國亂多胡人投降,
詔書派使臣命名王持漢節。
年復一年都在征戰,無暇休閑,
邊地人民被屠殺,只有空山。
詩意:
《塞下曲》通過描繪邊地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戰爭和邊地生活的深深憂慮。詩中提到了修建城堡、燒草、胡風卷起沙礫等細節,生動地描繪了邊地的艱苦環境。將軍檢閱隊伍,鼓聲嘹亮,獵鳴鼓,展現了邊軍將士的英勇和激情。然而,天寒山路斷裂,陽光照不化雪,以及烏孫國的混亂和胡人的投降,表明了長期征戰對邊地人民的傷害和摧殘。
賞析:
這首詩詞生動地描繪了塞下邊地的景象,揭示了邊地人民生活的苦難和戰爭給他們帶來的痛苦。詩詞中的細節描寫具有強烈的視覺感受,如修城堡、燒草、胡風卷起的沙礫和斷裂的山路,使人仿佛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邊地的嚴酷環境。同時,通過將軍檢閱隊伍和鳴鼓獵獵的描寫,展現了邊軍將士的英勇和壯志,凸顯了他們保衛邊疆的決心和勇氣。但詩尾的揭示了戰爭給邊地人民帶來的災難和空山的寂寥,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反思和對人間苦難的關注。
整體上,這首詩詞通過對邊地景象的描繪,展現了戰爭給邊地人民帶來的痛苦和摧殘,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色彩,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的同情和關懷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