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百舌鳥 / 作者:王維 |
上蘭門外草萋萋,未央宮中花里棲。
亦有相隨過御苑,不知若個向金堤。
入春解作千般語,拂曙能先百鳥啼。
萬戶千門應覺曉,建章何必聽鳴雞。
|
|
聽百舌鳥解釋:
《聽百舌鳥》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詩。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在臨清晨時聽到百舌鳥鳴聲的情景。
中文譯文:
草叢叢外,蘭門所在,鮮花盛開處有百舌鳥啼鳴。
這些鳥兒也曾隨同我來到未央宮的御苑,但卻不知它們是否在向金堤飛舞。
初春時節(jié),它們用一千種聲音述說著各種語言,甚至在拂曉之前它們就早已鳴叫。
萬戶千門應該都已經意識到天明,那么為什么還要聽到雞兒的清晨啼鳴呢。
詩意:
這首詩以作者的親身經歷描繪了一幅早春的風景。他聽到百舌鳥的鳴叫聲,而且意識到它們是早已到達未央宮的意味著春天已經降臨。詩人不禁思考起宮殿中的人們是否也能感受到同樣的動靜,拋棄鬧鈴的聲音,只聽到這些自然音樂。
賞析:
王維的詩以描寫山水而聞名,在這首詩里,他以富有生動感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美妙。他通過描述百舌鳥的鳴叫聲,使讀者感受到早春的清新和生機。他對于早晨的描繪也非常生動,通過對比百舌鳥的鳴叫和雞兒的啼鳴,凸顯了大自然的美好和人們對于它的忽視。這首詩以樸素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然和清晨的熱愛,給人以溫馨和愉悅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