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知玄上人遇暴經因有贈 / 作者:溫庭筠 |
縹帙無塵滿畫廊,鐘山弟子靜焚香。
惠能未肯傳心法,張湛徒勞與眼方。
風飏檀煙銷篆印,日移松影過禪床。
客兒自有翻經處,江上秋來蕙草荒。
|
|
訪知玄上人遇暴經因有贈解釋: 訪知玄上人遇暴經因有贈
縹帙無塵滿畫廊,
鐘山弟子靜焚香。
惠能未肯傳心法,
張湛徒勞與眼方。
風飏檀煙銷篆印,
日移松影過禪床。
客兒自有翻經處,
江上秋來蕙草荒。
中文譯文:
縹緲的帷帳無塵滿了畫廊,
鐘山的弟子靜靜地焚香。
惠能不肯傳授心法,
張湛徒然努力,眼睛只能看到方向。
風兒吹動著檀香煙霧,消弭了篆印的印跡,
太陽移動著,松樹的影子過了禪床。
客子們自有翻讀經書的地方,
江上秋天來臨時,蕙草已經荒涼。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訪問知玄上人的場景。知玄上人是一個居住在鐘山上的禪宗大師,他有很高的修行成就。詩人在他的寺廟里看到了一幅畫廊,帷帳縹緲,沒有一絲塵埃。他注意到,知玄上人的弟子們都在靜靜地焚香,虔誠地修行。他也見到了張湛,但他覺得張湛只是徒勞地努力,沒有真正領悟到心法。
詩中還描述了風吹動著檀香煙霧,消弭了篆刻印跡的景象,以及太陽的移動和松樹的影子在禪床上閃過的情景。詩人想要表達的是,時光流轉,世間萬物都在變化,但是知玄上人的教誨和法門卻是永恒不變的。
最后,詩人提到了客子們自有翻讀經書的地方。他描述了江上秋天的景象,蕙草已經荒涼,暗示著修行者在修行的過程中需要自己找到心法,而不是依賴他人。
賞析:
這首詩寫了訪問知玄上人的經歷,通過描繪畫廊、焚香的情景以及時光流轉的景象,表達了修行者需要尋找自己的心法,不依賴于別人的意思。
作者溫庭筠以簡潔的語言,清晰地表達了自己對修行和禪宗教義的理解。詩中對閑情逸致的描寫展示了禪宗修行的自由自在,同時也強調了修行者需要在寂靜靜地中尋找自己的心法。
整體而言,這首詩寫景詳實,意境深遠,能夠引發讀者對修行與禪宗的思考,展示了溫庭筠以細膩的筆觸和深入的思考來表達詩人的內心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