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下送牛相公出鎮淮南 / 作者:白居易 |
北闕至東京,風光十六程。
坐移丞相閣,春入廣陵城。
紅旆擁雙節,白須無一莖。
萬人開路看,百吏立班迎。
閫外君彌重,尊前我亦榮。
何須身自得,將相是門生。
|
|
洛下送牛相公出鎮淮南解釋:
《洛下送牛相公出鎮淮南》是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述了白居易送別牛僧孺出使淮南的情景。
北闕指的是宮殿的大門,東京指的是京城洛陽。風光指的是沿途的景色,十六程表示十六個驛站的距離。"坐移丞相閣"表示牛僧孺擔任丞相后,辦事地點由洛陽移到了東京。
"紅旆擁雙節,白須無一莖"描繪了牛僧孺威嚴的形象,他頭上戴著紅色的旗幟,手中拿著節杖,鬢發卻沒有一根白發。
下面的幾句描述了牛僧孺出行時的盛況。萬人開路看,百吏立班迎,顯示了他的威望和受到的高規格接待。
"閫外君彌重,尊前我亦榮"表達了詩人對牛僧孺的敬重和對自己也有些自豪。
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為:
北闕到東京,沿途十六程。
牛僧孺丞相任,春天來到廣陵城。
紅旆擁雙節,白須沒有一根白發。
萬人開路看,百官立班迎。
在宮殿門外牛僧孺更加威重,而在他面前我也感到榮耀。
何必親自得到,相為你的門生。
整首詩以送別牛僧孺出任淮南為背景,雖然詩人對牛僧孺的稱贊有些客套,但也表達了對他的敬重和對他擔任重要職務的期望。通過描繪牛僧孺出行時的盛況和詩人自己的感受,表達了對牛僧孺和身為相門生的自豪。整首詩詞表現了作者對牛僧孺的敬重和對他取得的成就的喜悅,同時也反映了唐代政治體制中的官員任用和升遷的規則和儀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