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園春 / 作者:李曾伯 |
喚麴生來,與常娥約,從太守游。
把玉簫聲寄,蕭關短笛,霓裳曲換,清塞重裘。
桂影飄搖,桐陰立盡,多少征人霜滿頭。
油幢暇,不掀髯一笑,辜負中秋。
斗杓矗處中州。
還有解聞雞起舞不。
看鳴弦中鵠,穿楊電激,飛球戲馬,策垂星流。
繡帽歸軍,玳簪環客,薄晚同登庾亮樓。
浮生事,是幾番玩月,何苦多愁。
|
|
沁園春解釋: 《沁園春·喚麴生來》是宋代詩人李曾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喚麴生來,與常娥約,從太守游。
喚麴生來,指的是召喚發酵酒曲的過程。常娥是傳說中的仙女,與麴共同出游,意味著詩人欣賞美酒佳人的情景。
把玉簫聲寄,蕭關短笛,霓裳曲換,清塞重裘。
詩人將美妙的音樂聲音傳遞,蕭關短笛是指悠揚動聽的樂曲。霓裳曲是古代的舞曲,清塞重裘則代表冬日寒冷。這些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音樂和美好的景物的喜愛。
桂影飄搖,桐陰立盡,多少征人霜滿頭。
桂樹的影子搖曳,桐樹的陰涼逐漸消失,描繪出秋天的景色。征人指的是在征戰中的士兵,他們的頭發沾滿了霜露,表現了戰爭帶來的艱辛和疲憊。
油幢暇,不掀髯一笑,辜負中秋。
油幢指的是高懸的燈籠。詩人在這里表達了他不愿意掀起胡須,一笑傾城的情感,暗示了他對美好時光的辜負,以及對中秋節的遺憾。
斗杓矗處中州。還有解聞雞起舞不。
斗杓是古代計時的器具,矗處中州表示時間已經過了半夜。詩人問道,是否還有人能夠聽見雞鳴起舞的聲音,探討人們是否還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妙。
看鳴弦中鵠,穿楊電激,飛球戲馬,策垂星流。
詩人觀賞鳴琴中的天鵝,箭穿楊柳迸發出電光,飛球戲馬,表示人們盡情娛樂。策垂星流則是指駕馭著奔騰的馬匹,暢游在蒼穹之間。
繡帽歸軍,玳簪環客,薄晚同登庾亮樓。
詩人描繪了將戰爭勝利歸來的士兵們,他們頭戴繡帽,身佩玳簪,迎接歸來的賓客。薄晚同登庾亮樓,指的是與朋友一同登上庾亮樓,欣賞美好的夜晚。
浮生事,是幾番玩月,何苦多愁。
詩人在最后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浮生事,指的是世間的一切事物,他詢問人生中玩賞月亮的次數,暗示了人生短暫而珍貴。他質疑為何要多愁善感,呼吁人們享受生活,不要過度憂慮。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美酒佳人、音樂和自然景物,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和對戰爭、時光流逝的思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如喚麴生來、桂影飄搖、油幢暇等,以及對音樂、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展示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整首詩詞給人以豪邁激昂之感,同時也透露出對逝去時光的感慨和對人生的疑問。通過對美好事物的描繪和對人生哲思的思考,詩人呼吁人們珍惜當下,享受生活,不要過度憂慮,體現了宋代文人的豁達和追求自由自在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