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園春 / 作者:李曾伯 |
萬里戌邊,八載去家,始遂一歸。
悵中年早歷,虎頭兵幕,平生屢建,豹尾神旗。
豈得閑身,毋庸多議,感荷九重淵聽知。
當時事,似狂瀾欲倒,孰障東之。
天教狂虜灰飛。
更莫問兒郎存血衣。
把雪裘霜帽,絕交楚徼,雨蓑風笠,投老吳磯。
徑與松荒,人同鶴在,交友曉天星樣稀。
從今去,共麴生相約,愿樂清時。
|
|
沁園春解釋: 《沁園春·萬里戌邊》是宋代詩人李曾伯創作的一首詩詞。詩意表達了詩人在戰亂邊疆經歷了多年艱苦生活后,終于重返故鄉的心情和愿望。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萬里戌邊,八載離家,始終一歸。回首中年歲月的流逝,曾作戰于虎頭兵營,一生屢次建功立業,以豹尾神旗為榮。然而,身不由己,無法自由安頓,深感沉重的歷史責任。當時的形勢,猶如洶涌的巨浪欲倒,誰能阻擋東方的敵人?命運讓狂傲的敵方戰士化為灰燼飛揚。不再詢問兒郎們是否還留有血衣。披著雪裘和霜帽,斷絕與楚地往來,穿著雨蓑與風笠,前往老吳的漁村。徑直來到松樹荒野,與人共同守望著飛翔的鶴鳥,結交的朋友如同清晨的天空星辰稀疏。從此刻起,與麴生共同約定,愿意享受寧靜的時光。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戰亂邊疆的艱辛,表達了詩人對家園的思念和對安寧生活的向往。詩中展現了詩人的堅韌不拔和無畏精神,以及對歷史潮流的思考。詩詞運用了自然景物和戰爭隱喻,以及對友誼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寓意深遠。
賞析這首詩詞時,可以欣賞其中的情感表達和意境描繪。詩人以簡練的文字,展現了邊塞戰亂的凄涼景象,同時表達了對家園的眷戀和對平靜生活的渴望。詩中的自然景物與人物形象相互映襯,增加了詩詞的層次感和韻味。通過詩詞所描繪的情景和感受,讀者可以感受到詩人的心境和情感,同時也能夠對當時的歷史背景和人生哲理進行反思。
總之,李曾伯的《沁園春·萬里戌邊》以其深刻的情感和意義,展現了詩人在戰亂邊疆歷經苦難后的內心體驗和對平靜生活的向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表現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