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虞滄江提刑三首 / 作者:李曾伯 |
準旟三易守,骃轡兩觀風。
欲掃龍庭穴,猶參虎幄弓。
草余周圄綠,粟積漢屯紅。
野渡方橫棹,俄成夜壑空。
|
|
挽虞滄江提刑三首解釋: 《挽虞滄江提刑三首》是宋代李曾伯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準旟三易守,骃轡兩觀風。
欲掃龍庭穴,猶參虎幄弓。
草余周圄綠,粟積漢屯紅。
野渡方橫棹,俄成夜壑空。
詩意解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時局動蕩的憂慮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詩人通過描繪戰爭和政治的隱喻,表達了自己對國家的憂慮,同時也展現了對英勇抗爭和堅定信念的贊美。
賞析:
詩的開篇以“準旟三易守,骃轡兩觀風”描繪了帷幕隨風擺動之景,意味著戰亂連連,守軍更迭不斷。這里使用了準旟和骃轡作為隱喻,準旟象征著軍隊的旗幟,骃轡則代表著統馭軍隊的權力。通過這種隱喻手法,詩人傳達了戰爭頻繁和政權更迭的無常。
接下來的兩句“欲掃龍庭穴,猶參虎幄弓”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龍庭穴和虎幄弓都是宮殿和武器的象征,詩人希望能夠掃除國家內外的禍患,使國家重歸安寧。這里的“龍”和“虎”也可以理解為高官顯貴和武將將領,詩人希望能夠排除內外的隱患,使國家恢復和平。
第三聯“草余周圄綠,粟積漢屯紅”表現了國家的繁榮和富饒。周圄是指圍繞著宮廷的田地,綠色的草地象征著豐收和富饒;粟積漢屯則暗示了糧食的豐盛,漢屯指軍屯,紅色象征著繁榮和興旺。這里通過描繪國家的繁榮景象,展示了詩人對國家安定和富強的期望。
最后兩句“野渡方橫棹,俄成夜壑空”以自然景物描繪了戰亂和動蕩的景象。野渡和夜壑都是難以逾越的障礙,象征著困難和艱險。這里通過這樣的描繪,表達了戰爭所帶來的破壞和無盡的苦難。
總而言之,這首詩詞以隱喻和意象的手法描繪了時局動蕩和國家命運的憂慮,同時也體現了對英勇抗爭和國家繁榮的贊美。詩人通過對戰亂和政治的隱喻,以及自然景物的描繪,傳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對國家復興的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