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趙鼎臣赴召二首 / 作者:李曾伯 |
師旅之余旱繼之,可為太息此何時。
江頭人類魚鱗集,局面憂深虎口危。
國事不應分爾汝,邊防豈特固藩籬。
茂弘若問金陵事,說與江東米價知。
|
|
送趙鼎臣赴召二首解釋: 《送趙鼎臣赴召二首》是李曾伯在宋代創作的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一首:
送趙鼎臣赴召二首
師旅之余旱繼之,可為太息此何時。
江頭人類魚鱗集,局面憂深虎口危。
國事不應分爾汝,邊防豈特固藩籬。
茂弘若問金陵事,說與江東米價知。
這首詩描述了送趙鼎臣赴召的情景。詩人在師旅間隙,干旱接連不斷,這讓人們感到無法呼吸的窒息感。江頭上人們如魚鱗一般聚集,形勢危險,仿佛置身于虎口之中。國家的重大事務不應該將個人和你我分開,而邊境的防守豈僅僅是保護國境線。如果茂弘詢問起金陵的事情,我會告訴他江東的米價。
這首詩通過對師旅、旱情、江頭人群和國家事務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形勢的憂慮和關切。作者希望能夠凝聚人們的力量,共同面對困境和危險。詩中也透露出作者對國家統一和邊境穩定的渴望,以及對在金陵發生的事情和江東米價的關注。
這首詩意味深長,通過簡練而凝練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國家局勢的思考和對人民疾苦的關懷。它不僅僅是表達作者的個人情感,更是對時代的反思和社會的關注。通過對國家和民生的描繪,詩人呼喚人們共同努力,為國家的穩定和人民的幸福而奮斗。
這首詩的賞析在于其深刻的內涵和思想性。詩人以簡潔而富有力量的語言,勾勒出一個狀況危急、人民苦難的時代背景。通過揭示現實中的問題和矛盾,詩人激發人們的思考,呼喚人們的行動。同時,詩人對國家安全和民生問題的關注,體現了他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這首詩以其深邃的詩意和感人的情感,引發人們對時代和社會問題的思索,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