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雨之余隔窗聞雪簡書院諸丈二首 / 作者:李曾伯 |
玉龍飛下太清境,粉雉凝成不夜城。
眩得窮兒猶暴富,照教暗室亦強明。
來朝細挹千林色,竟夕都忘萬籟聲。
不原銜枚蔡州去,鐵衣早撤戍邊兵。
|
|
久雨之余隔窗聞雪簡書院諸丈二首解釋: 《久雨之余隔窗聞雪簡書院諸丈二首》是宋代詩人李曾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久雨之后,我透過窗戶聽到雪落的聲音,在簡書院內寫下這兩首詩。玉龍從天空飛下來,凝結成了一座雪白的城堡。這景象太過奇妙,讓貧窮的人感到仿佛富有,讓黑暗的房間也變得明亮。我來到朝廷,細細品味著千山萬壑的美景,整夜都忘記了喧囂的聲音。我并不打算佩戴官員的印章,離開這里去蔡州,而是早早地脫下戰甲,離開邊境的戍衛。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寫雪景為主線,融入了對貧窮、黑暗和喧囂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寧靜、自由的向往。
首先,詩人通過描述玉龍飛落太清境、凝成不夜城的景象,展示了雪景的壯麗和神奇。玉龍和粉雉(指雌鳥)象征著高貴和純美,與雪的潔白相得益彰,給人以美好的感受。
接著,詩人用"眩得窮兒猶暴富"來形容貧窮的人在這樣的景象下,仿佛富有起來,暗示著雪景的美麗能夠帶來心靈上的愉悅和滿足感。同時,"照教暗室亦強明"表達了雪景的明亮和溫暖,使黑暗的房間也變得明亮,暗示著希望和改變的可能性。
在第二首的賞析中,詩人描繪了自己來到朝廷,細細品味著千山萬壑的美景,忘卻了喧囂的聲音。這里通過"細挹千林色"和"夜都忘萬籟聲",將自然景色與紛雜的人聲相對比,強調了自然的寧靜和純凈,傳達出對自然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心靈的寧靜。
最后,詩人表示自己并不打算佩戴官員的印章,離開這里去蔡州,而是早早地脫下戰甲,離開邊境的戍衛。這種選擇寄托了詩人對自由和寧靜的追求,表示他不愿被世俗的權力和戰爭所束縛,而是希望遠離喧囂,回歸自然。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雪景的描繪和對貧窮、黑暗以及喧囂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和寧靜的贊美,以及對自由追求的向往。它展現出了詩人對美的敏感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