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陜州王司馬 / 作者:白居易 |
笙歌惆悵欲為別,風景闌珊初過春。
爭得遣君詩不苦,黃河岸上白頭人。
|
|
別陜州王司馬解釋:
《別陜州王司馬》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別離詩。詩人以笛聲和歌聲抒發了自己離別時的憂傷之情,描寫了陜州春天初開時的凄涼景色,并表達了與友人分別后的思念之情。
詩中首句“笙歌惆悵欲為別”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不舍之情。笙歌是晉代時一種盛行的樂器,這里用來代表友人的歡聲笑語,對比此時的別離之情,更顯得凄涼和心酸。
接下來的“風景闌珊初過春”描述了詩人離別時周圍春天剛剛開始的景色,暗示了離別情緒和季節的變遷相互呼應。闌珊即模糊,不清晰的意思,表示春天剛開始時景色還不夠明亮,與詩人的離別情感相協調。
第三句“爭得遣君詩不苦”,表達了詩人憑借詩歌表達自己的離愁別緒。遣君指代的是友人,詩人希望通過自己的詩詞感動友人,讓友人能夠理解自己的離愁別緒,從而減輕自己的苦悶。
最后一句“黃河岸上白頭人”,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意味著友人即將離開陜西,而白頭人一詞則表現了詩人對友人的尊敬和親近之情,同時也暗示了友人年事已高,與離別的情感相互呼應。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對離別的描寫,表達了詩人深深的離恨之情,同時也借助于對春天景色的描寫,揭示了人事如夢的無常,以及詩人對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