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曉行梧桐嶺 / 作者:李曾伯 |
擔簦畏炎暑,肅肅問宵征。
馬首已十里,雞聲才五更。
云迷青障小,月掛玉鉤橫。
農舍欲安挽,戒奴毋大驚。
|
|
曉行梧桐嶺解釋: 詩詞:《曉行梧桐嶺》
擔簦畏炎暑,肅肅問宵征。
馬首已十里,雞聲才五更。
云迷青障小,月掛玉鉤橫。
農舍欲安挽,戒奴毋大驚。
中文譯文:
擔著遮陽傘,憂慮著炎熱的夏天,恭敬地問候宵征。
馬頭已經走了十里路,天色才過了五更。
云霧彌漫在青色的屏障上,月亮像掛著玉鉤橫橫斜斜地升起。
農舍里希望安寧地挽起衣袖,警惕奴隸們不要大驚小怪。
詩意和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晨曦時分行走在梧桐嶺上的詩詞。詩人李曾伯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清晨的寧靜和農舍的生活景象。
詩詞以擔簦(一種用來遮陽的傘)作為開篇,表達了詩人對于炎熱夏季的憂慮。然后,詩人形容在清晨,馬已經行了十里路,而天色才過了五更,強調了他的早起和行走的勤奮。接下來,詩人運用云迷青障、月掛玉鉤橫的形象,描繪了美麗的自然景色,給整篇詩營造了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農舍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夠平靜安寧地挽起衣袖,同時告誡奴隸不要驚慌失措。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清新的意象,展示了大自然和人類生活的和諧共存。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寧靜、安寧生活的向往,并呼喚人們應保持警惕,避免不必要的驚慌。這首詩詞通過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描寫,傳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