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勸分出伏龍因謁武侯廟 / 作者:李曾伯 |
廬存龍去跡成非,草木空山圣得知。
成敗論人陳壽史,功名余恨少陵詩。
初心何只三分漢,偉略徒夸十倍丕。
半夜松聲卷風雨,猶如抱膝嘯吟詩。
|
|
以勸分出伏龍因謁武侯廟解釋: 《以勸分出伏龍因謁武侯廟》是宋代李曾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廬山上隱藏著神龍的蹤跡,但是世人卻無法了解。草木和空山都默默守護著這個神圣的秘密。成功與失敗只能通過人們的陳述和歷史記錄來評判,而功名和遺憾則體現在少陵詩中。初心只有三分之一像劉備那樣堅定,而偉略卻被夸大了十倍之丕。半夜里松風和雨聲交織在一起,就像是一個人坐在那里抱膝高聲吟詩。
詩意:
這首詩詞以隱喻和對比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廬山上的神龍隱匿不見,象征著偉大的功績和才華往往被世人所忽視和不了解。草木和空山的安靜表明了這個秘密的神圣性質。作者通過討論成功與失敗、功名與遺憾,暗示了歷史評價的主觀性和不可靠性。他提到劉備的初心和偉略被夸大,暗示了歷史在評價英雄時常常存在偏見和夸張的傾向。最后,作者以描寫半夜松風和雨聲的景象,傳達了一種孤獨而高遠的情懷,象征著作者思考人生的孤獨和對自我表達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清新的意象和抒情的語言,折射出作者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通過對廬山神龍的隱喻,作者表達了偉大的才華和功績常常被人們所忽視的情感。他對成敗和功名的討論,揭示了歷史評價的主觀性和不可靠性。通過對劉備的比喻,作者揭示了歷史對英雄人物的夸大和偏見。最后,作者以描寫半夜松風和雨聲的景象,表達了一種孤獨而高遠的情懷,強調了對自我表達和思考的追求。
這首詩詞通過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和抒情的語言,揭示了作者對歷史和人生的獨特見解。它通過隱喻、對比和景物描寫的手法,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發了對歷史評價和個人追求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