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興安界 / 作者:李曾伯 |
路入興安境,風光異昔年。
山川雖好在,井邑頓凄然。
雨打半頹屋,煙荒未辟田。
起丁征糴急,官府為防邊。
|
|
入興安界解釋: 《入興安界》是宋代詩人李曾伯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路進入興安的境界,風景異于往昔的年代。山川雖然美麗,但井邑卻顯得凄涼。雨水打擊著搖搖欲墜的屋舍,煙草荒蕪,田地還未開拓。丁稅緊缺,官府為了防備邊境的危機。
詩意:
這首詩以興安為背景,描繪了一個景象憂慮的境界。詩人通過對山川、村落和田野的描寫,傳達了一種凄涼和底蘊深厚的情感。詩中還體現出官府的行動,以解決邊境的困境,暗示了時局的艱難和動蕩。
賞析:
《入興安界》通過簡潔而凄涼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景象,傳達了詩人內心對時代變遷和社會困境的感受。詩中的"風光異昔年"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而"井邑頓凄然"則展示了現實的殘酷和落寞。雨打半頹屋和煙荒未辟田的描寫,進一步強調了人們的困境和艱難。最后兩句"起丁征糴急,官府為防邊"則展示了官府在邊境危機時刻積極應對的形象,表達了對時局不穩定的擔憂。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凄涼的意境,描繪了一個動蕩時代的景象,展示了社會的困境和人們的苦難。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詩人傳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對現實的擔憂以及對官府的期望。這首詩雖然篇幅不長,卻通過寥寥數語,展現了豐富的情感和思考,使讀者在體驗其凄涼之余,也能對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現實有所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