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間見梅 / 作者:李曾伯 |
虛檐索笑幾逡巡,不得春風不肯春。
忽睹冰肌傍官道,相逢霜鬢在征塵。
憐渠孤迥猶寒畯,慰我漂搖類故人。
猶賴東君不捐棄,枝無南北一番新。
|
|
道間見梅解釋: 《道間見梅》是宋代詩人李曾伯的作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寺廟的門廊下,看到了一叢梅花,
它不受春風的吹拂,卻不愿意開放。
突然發現它冰肌之旁,靠近官道,
相遇時,霜鬢已被征塵覆蓋。
我憐憫它孤單而高潔,像是一位受尊敬的老友,
它仍然依賴著東君(指主人),不離棄它。
雖然枝條上沒有南北的變化,卻展現了一種新的風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道觀中看到的一叢梅花的情景。梅花通常是春天的象征,但這些梅花卻不愿意開放,不受春風的影響。這里可以理解為梅花有自己獨特的堅守和特性,不隨外界環境而改變。
詩中提到的冰肌和霜鬢,形容了梅花受到寒冷和歲月的影響,它們已經被征塵所覆蓋。作者對梅花的孤獨和高潔產生了憐憫之情,將其比作一個受尊敬的老友。盡管梅花的枝條看上去沒有變化,但它們展示出一種新的風貌,表明它們在堅守中獲得了一種獨特的美。
這首詩通過描繪梅花的堅守和高潔之美,表達了作者對堅守真實自我的價值觀的思考和贊美。梅花的態度和堅持給作者帶來了一種慰藉和啟示,使他感到安慰和欣慰。同時,詩中也體現了作者對東君(主人)的感激之情,認為是東君的關懷和不離棄,讓梅花保持了自己的特性,展現出新的風貌。整首詩情感沉靜而深沉,通過對梅花的描寫,表達了一種堅守和執著的精神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