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衡岳禹柏 / 作者:李曾伯 |
我來衡山下,古梵見老柏。
森然星野分,亶有神明力。
風霜飽更練,雨露富培埴。
岳靈共長久,造化與消息。
本盛柯葉茂,夫豈一朝積。
中斷尋復續,生意仁一脈。
亦由功萬世,何止祚四百。
五子嘆將否,一旅少康出。
此殆皇天意,仿佛留禹跡。
倚為赤帝佐,正此蒼官色。
存古追蠡在,比休玄圭賜。
稽首千萬年,五丁謹封植。
|
|
詠衡岳禹柏解釋: 《詠衡岳禹柏》是宋代詩人李曾伯所作,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我來到衡山腳下,見到古老的禹柏。它高聳入云,星星點點地分布在原野之間,散發著神秘的力量。經風雨的洗禮,它更加堅韌,雨露滋養使其茁壯。衡山的靈氣與禹柏共同延續,自然的造化與消息都在其中。這棵禹柏本有濃密的枝葉,豈是一朝一夕所積累得到的?盡管中途斷裂,但它又重新生長,生機不息,正如仁者的事業一脈相承。這種功德也會流傳萬世,不僅僅限于四百年的歷史。五子(指五代后周、北宋、南宋、遼、西夏)嘆息著未來會如何,少康的后裔曾到此地。這似乎是皇天的旨意,仿佛留下了禹王的足跡。它倚靠著赤帝(指太陽)輔佐,正是天命之征。我們懷念古代的水利工程,比起休玄圭(象征古代水平儀)的封賜還要重要。我們虔誠地向禹王致敬,千萬年來,五丁(指農夫)恭敬地種植著禹柏。
這首詩詞以詠史的方式表達了對衡山禹柏的贊美和敬意。禹柏作為衡山的象征,被描繪得高大、古老而神秘。它經歷了風霜的洗禮,依然堅韌不屈,象征了生命的頑強和不斷奮發向上的精神。詩人將禹柏與衡山的靈氣聯系起來,認為它們共同延續著造化和消息。禹柏的生長過程被賦予了象征意義,傳遞了持久不變、生生不息的精神價值觀。詩人還通過提及衡山的歷史和禹王的足跡,強調了禹柏的重要地位和歷史價值。最后,詩人以虔誠和敬意致敬禹王,表達了對古代水利工程的懷念和對農夫辛勤勞作的贊賞。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禹柏和衡山的形象,抒發了對自然、歷史和人文的敬畏之情。同時,它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對古代文化和傳統價值的追溯和贊美。整首詩詞既有對自然界的贊美,也有對歷史人物和傳統文化的思考,展示了詩人對禹柏的深入觀察和思考,以及對歷史的感慨和對傳統的推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