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再和) / 作者:李曾伯 |
夜永厭銀燭,移步下堂坳。
秋風昨夢少年,高興鵠成袍。
世上癡兒睡去,歷歷江山細數,孤鶻嘯危巢。
地靜未容去,門掩不妨敲。
轉巍闌,低畫桷,落寒梢。
南樓老子爭似,短笛一椽茅。
無色界間長嘯,不夜城中高臥,隨意弄時嘲。
洗斝要更酌,為我問佳肴。
|
|
水調歌頭(再和)解釋: 《水調歌頭(再和)》是宋代詩人李曾伯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夜晚終究厭倦了銀燭的光芒,我移步走下堂坳。
昨夜的夢里有秋風吹過年少時的景象,我高興地將它化作一件華麗的袍。
世間的癡兒都已經入眠,我清清楚楚地數著歷史上的江山,孤鶻在危險的巢中嘯鳴。
大地靜謐,不容我離去,門被掩上卻不能阻止我敲響。
我轉身看著高聳的闌珊處,低首觀賞繪畫的桷樹,寒風落下枝梢。
南樓上的老子爭相竟似我,我吹奏短笛,住在茅草搭成的屋舍。
在無色的界間長嘯,城中的夜晚我高臥,任意嘲弄時光。
請為我準備清洗過的酒杯,向我詢問佳肴。
詩意和賞析:
《水調歌頭(再和)》以夜晚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追憶和對自由自在生活態度的追求。
詩中描述了夜晚的景象,詩人厭倦了銀燭的光芒,離開宴會場所,走下堂坳。他回憶起昨夜的夢境,夢中有秋風吹過他年少時的景象,這讓他感到高興,并將這份喜悅化作一件華麗的袍子,象征著他對美好回憶的珍視。
詩人觀察到世間的癡兒都已經入眠,而他自己清醒地數著歷史上的江山,孤鶻在危險的巢中嘯鳴,暗喻自己在逆境中仍能保持自由和豪邁的精神。
詩人感嘆大地的寧靜,無法容忍他的離去,盡管門被掩上,但他仍然敲響門扉,表達自己的存在和追求。他轉身觀賞高聳的闌珊,低頭欣賞繪畫的桷樹,寒風帶來落葉的聲音。
詩人將自己比作南樓上的老子,吹奏短笛,居住在茅草搭成的屋舍,表現出對簡樸自由生活的向往。他在無色的界間長嘯,表示追求自由的精神不受束縛。詩人選擇高臥于城中的夜晚,隨意嘲弄時光,表達了他對自由自在生活態度的追求。
最后,詩人請求準備洗凈的酒杯,并向他詢問佳肴,這表明他希望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追求物質與精神的滿足。
整首詩意蘊含著對自由、豪放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追憶和對自由自在生活態度的追求。詩中運用了夜晚的景象、夢境、自然元素和比喻手法,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的表達,展現了詩人對自由、豪放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