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丁亥送方子南出蜀) / 作者:李曾伯 |
行客送行客,況又值新秋。
莼鄉此去萬里,先我上扁舟。
三載烏奴聚首,異縣鄉情對語,乘月幾登樓。
去去遠蜀口,日日望吳頭。
丹青手,描不就,此離愁。
半生萍梗江漢,別恨最綢繆。
遠水長空一色,風順波平如掌,雁序際天游。
故舊有相問,猶滯劍南州。
|
|
水調歌頭(丁亥送方子南出蜀)解釋: 《水調歌頭(丁亥送方子南出蜀)》是宋代李曾伯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行客送行客,況又值新秋。
莼鄉此去萬里,先我上扁舟。
三載烏奴聚首,異縣鄉情對語,乘月幾登樓。
去去遠蜀口,日日望吳頭。
丹青手,描不就,此離愁。
半生萍梗江漢,別恨最綢繆。
遠水長空一色,風順波平如掌,雁序際天游。
故舊有相問,猶滯劍南州。
詩詞中文譯文:
行客相送行客,何況又是新秋。
從這里到莼鄉萬里,我先上了小船。
三年來黑發部落相聚,異縣鄉情相對暢談,幾次在月光下登上樓閣。
你去遠蜀的口,我日日望著吳山頭。
丹青畫筆,描繪不出,這種離愁之情。
半生流浪江漢之間,別離之恨最為深重。
遠處的水和天空一片顏色,風順波平如掌,雁兒們在天空中排成隊伍飛翔。
故舊的朋友有所問候,仍然停滯在劍南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行客送別行客的場景,發生在一個新秋的時刻。行者即將離開,作者站在江邊的小船上先行,為行者送別。行者和作者是三年來在黑發部落相聚的朋友,他們來自不同的縣城,但在別鄉相逢時,情感交流暢快。作者望著行者遠去的方向,每天都盼望著他能平安到達目的地。作者的丹青畫筆無法描繪出內心的離愁之情,他們之間的離別之恨如同半生流浪江漢的經歷一樣深重。
詩中描繪了遠水和廣闊的天空,形容了水天一色的景象,以及風和波浪的平靜,給人以寧靜和舒適的感覺。詩人還描繪了雁兒在天空中排成隊伍飛翔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機勃勃。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故舊朋友的思念之情,他們雖然遠離故鄉,但仍然停滯在劍南州,沒有機會相見。這種思念之情通過整首詩詞營造出一種離愁別緒的氛圍。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離別的情感和對鄉情的思念,展現了宋代文人的感傷之情和對友誼的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