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和吳鶴林舍人送楊帥韻) / 作者:李曾伯 |
萬里長淮北,青是漢時山。
幾年壁壘相望,高枕度春閑。
不道草廬家杰,手袖伊吾長劍,馳志在樓蘭。
鐘鼓令秋肅,氈罽膽冰寒。
詩書帥,金橫帶,玉為鞍。
天生如結數輩,虜豈易江南。
京索成皋此際,東郭韓盧俱困,故老正爭看。
琳檄未能草,馮鋏直空彈。
|
|
水調歌頭(和吳鶴林舍人送楊帥韻)解釋: 《水調歌頭(和吳鶴林舍人送楊帥韻)》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李曾伯。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萬里長淮北,
青是漢時山。
幾年壁壘相望,
高枕度春閑。
這首詩詞以長淮北地區為背景,描繪了那里青山蒼翠,如同古代漢代的山景。多年以來,兩地之間有著相互監視的邊界,但此刻作者卻能安然躺在高枕之上,盡情享受春天的悠閑時光。
不道草廬家杰,
手袖伊吾長劍,
馳志在樓蘭。
詩中提到了一個名叫楊帥的人物,他在邊境的草廬之中,隱藏了自己的英雄本色。他將長劍藏于袖中,表達了他心懷忠誠之情,志向遠大,希望能夠事業有成,成就一番偉業,就像古代的樓蘭國一樣。
鐘鼓令秋肅,
氈罽膽冰寒。
詩書帥,金橫帶,
玉為鞍。
作者描述了邊境的嚴寒環境,秋天的寒意透過鐘鼓的聲音和士兵們的鼓勵變得更加明顯。士兵們身著厚重的氈罽,勇敢地面對這冰冷的寒冬。他們的心中裝滿了忠誠和勇氣,他們佩戴著金橫帶,馬鞍上鑲嵌著珍貴的玉石,烘托出他們的英勇形象。
天生如結數輩,
虜豈易江南。
京索成皋此際,
東郭韓盧俱困,
故老正爭看。
這里描寫了邊境的形勢。詩中提到了數代以來,邊境一直都是緊張的,敵人的入侵不容易阻擋。作者提到了一些地名,如京索、成皋、東郭、韓盧,暗示了敵人的威脅和困擾。盡管如此,老一輩的人們仍然堅定地站在邊境上,爭相觀望,表達了他們對國家安危的關注和忠誠。
琳檄未能草,
馮鋏直空彈。
最后兩句詩描寫了作者的無奈和沮喪。琳檄是指上書的奏章,未能寫成說明作者的抱負未能實現,而馮鋏是指馮鋏的彈琴,直接空彈表示了作者的心情郁悶,無法發泄。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邊境的士兵和環境,表達了作者對邊疆安寧的關切和對忠誠、英勇精神的贊美。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于自己理想未能實現的失望和無奈之情。整首詩詞節奏流暢,意境深遠,給人一種蒼涼和豪邁的感覺,展現出宋代士人對國家和家國情懷的真摯抒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