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多令(庚戌六月赴荊閫,宿江亭) / 作者:李曾伯 |
楓荻響颼颼。
長江六月秋。
二十年、重到沙頭。
城郭人民那似舊,曾識面、兩三鷗。
落日且登樓。
英雄休涕流。
望黃旗、王氣東浮。
借問煙蕪蒼莽處,還莫是、古襄州。
|
|
糖多令(庚戌六月赴荊閫,宿江亭)解釋: 《糖多令(庚戌六月赴荊閫,宿江亭)》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李曾伯。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糖多令(庚戌六月赴荊閫,宿江亭)
楓荻響颼颼。長江六月秋。
二十年、重到沙頭。
城郭人民那似舊,曾識面、兩三鷗。
落日且登樓。英雄休涕流。
望黃旗、王氣東浮。
借問煙蕪蒼莽處,還莫是、古襄州。
中文譯文:
楓荻響啾啾,長江六月秋。
二十年,再次來到沙頭。
城郭和人民已不再如從前,曾經認識的面孔只剩下幾只鷗鳥。
夕陽初升,登上樓閣。英雄們不必再流淚。
眺望黃旗,王氣東飄。
請問煙蕪蒼莽之處,難道就是古襄州嗎?
詩意和賞析:
《糖多令(庚戌六月赴荊閫,宿江亭)》是一首抒發離情別緒之作。詩人李曾伯以庚戌六月(農歷)赴荊閫、宿江亭的經歷為背景,抒發了對離別之情的感受。
首兩句描繪了長江六月的秋景,以楓荻的聲音為引子,創造了一種凄涼的氛圍。接下來的幾句以自身二十年來再次來到沙頭為轉折,表達了作者對曾經熟悉的城郭和人民變遷的感嘆,只能看到幾只鷗鳥,曾經的熟悉面孔早已不再。
接著,詩人登上樓閣,遠眺黃旗飄揚的景象,表達了對英雄們的敬佩,并呼吁英雄們不要再流淚,應該豪情滿懷地面對未來。最后兩句是詩人對煙蕪蒼莽之處的疑問,是否就是古襄州。這里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歷史的思考。
整首詩以離別之情為主題,通過描繪景物和情感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人事變遷的感慨之情。同時,也借此表達了對英雄事跡的贊美和對歷史的追憶之情。整首詩筆調悲涼,意境深遠,給人以深思和回味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