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賀新郎(再用韻助靜齋之入告) / 作者:李曾伯 |
日近長安路。
喜驂鸞、帶簪游戲,弓旌招去。
聞道漢朝帷幄里,要問_隅蠻語。
嗟時事、尚茲多故。
辦取忠謀宜入告,見石洪、曾在烏公府。
須細訪,風寒處。
左荊右嶺中湘浦。
愿扶持、東南溫厚,老天張主。
翹館欽賢人共說,一飯每勤三吐。
公此去、好官須做。
從臾涇舟同共濟,更綢繆、桑土先陰雨。
滅此虜,直朝暮。
|
|
賀新郎(再用韻助靜齋之入告)解釋: 這首詩詞是宋代李曾伯所作,題目為《賀新郎(再用韻助靜齋之入告)》。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日近長安路。
喜驂鸞、帶簪游戲,弓旌招去。
聞道漢朝帷幄里,要問_隅蠻語。
嗟時事、尚茲多故。
辦取忠謀宜入告,見石洪、曾在烏公府。
須細訪,風寒處。
左荊右嶺中湘浦。
愿扶持、東南溫厚,老天張主。
翹館欽賢人共說,一飯每勤三吐。
公此去、好官須做。
從臾涇舟同共濟,更綢繆、桑土先陰雨。
滅此虜,直朝暮。
中文譯文:
太陽漸漸落在長安的大道上。
喜氣驂鸞,戴著簪子嬉戲,弓旌招呼著前來。
聽說漢朝的帷幄之中,想問一下_隅蠻語。
唉,時事已變,尚有許多故事。
辦理忠謀當入告,見到石洪,曾經在烏公府中。
必須仔細打聽,在風寒的地方。
左邊是荊山,右邊是嶺山,中間有湘江和浦江。
愿意扶持東南地區,溫暖而寬厚,老天爺主持。
高高的館舍里尊崇賢人共同談論,一頓飯常常勤奮地吐出三次。
公子你此去,必須做一位好官。
從此刻開始,涇河的船與我共同渡過,更加籌劃,桑土先有陰雨。
消滅這些虜寇,直到天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賀新郎的形式寫下,通過描繪景物和表達情感,展示了作者對時事的憂慮和對官員的期待。
詩的開頭描繪了太陽落在長安的大道上,喜慶的場景。接著,描述了新郎戴著簪子嬉戲,弓旌招呼著前來,營造了喜慶的氣氛。
然后,詩人聽說漢朝朝廷內發生了一些事情,想要問一下_隅蠻語,表達了對時事的關注和對歷史的留戀。
接下來,詩人唏噓時事多變,尚有許多故事,表達了對時局的憂慮。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呼吁辦理忠謀應該入朝告示,見到石洪,曾在烏公府中,表達了對官員的期待和對忠誠的推崇。
詩人希望能夠細細打聽情況,在風寒的地方,意味著需要深入了解并勇于面對困難。
詩人通過描繪左荊右嶺中湘浦的景色,表達了對東南地區的希望,希望這個地方能夠溫暖而寬厚,并為之扶持。
在翹館里,欽慕賢人共同談論,一飯常常勤奮地吐出三次,這句話可能指的是對賢人的推崇和贊賞,以及對勤奮工作的期望。
最后,詩人鼓勵新郎成為一位好官,從此刻開始,涇河的船與他一同渡過,更加籌劃,桑土先有陰雨,表達了對新郎在官場上的期望和希望能夠處理好復雜的局勢。
最后兩句“滅此虜,直朝暮”,表達了對滅除敵寇的決心和志向。
整首詩詞以賀新郎的形式,通過描述景物、表達情感和對時事的關注,表達了對官員的期待和對國家局勢的憂慮,以及對新郎在官場上的期望和祝福。詩中運用了具體的景物描寫和隱喻的手法,展現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治國理政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