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送印德遠經略入廣) / 作者:李曾伯 |
宵旰軫先慮,嶺海屈真儒。
金城素有奇略,不待至才圖。
春滿洲鸚樓鶴,天付簪山帶水,駟馬駕輕車。
六月正炎熱,吾肯緩吾驅。
越蓬婆,逾邛笮,彼穹廬。
其能涉我煙瘴,載籍以來無。
聯絡五溪百粵,托柱南方半壁,中外保無虞。
了此經營事,歸去位鈞樞。
|
|
水調歌頭(送印德遠經略入廣)解釋: 詩詞:《水調歌頭(送印德遠經略入廣)》
朝代:宋代
作者:李曾伯
宵旰軫先慮,嶺海屈真儒。
金城素有奇略,不待至才圖。
春滿洲鸚樓鶴,天付簪山帶水,駟馬駕輕車。
六月正炎熱,吾肯緩吾驅。
越蓬婆,逾邛笮,彼穹廬。
其能涉我煙瘴,載籍以來無。
聯絡五溪百粵,托柱南方半壁,中外保無虞。
了此經營事,歸去位鈞樞。
中文譯文:
夜晚和早晨我先擔憂,山嶺和海洋阻礙了真正的儒雅。
金城素來有奇略,不需要等待卓越的才干。
春天里,洲島上的樓閣鶴鳴,上天賦予我山嶺和水流,駕著駿馬乘坐輕車。
六月酷暑正當時,我不愿意緩慢前進。
跨越蓬蒿草原,超越邛笮山脈,到達那座穹廬。
要能夠涉越我所在的煙瘴之地,帶著榮譽回來是無與倫比的。
聯絡五溪和百粵之地,托付于南方的半壁之地,國內外都保持無虞。
完成了這次使命,我將回到高位的樞紐之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李曾伯為送印德遠經略入廣而作。詩中描繪了詩人對印德遠經略的贊賞和祝福,表達了對他成功開拓廣大地區的期望和支持。
詩人通過運用自然景物和特定的意象,展示了印德遠經略的才干和決心。詩中的金城象征著城市的繁榮和戰略重要性,而洲島上的樓閣和鶴鳴則象征著高潔和吉祥。詩人表達了對印德遠經略的信任和欽佩,相信他能夠成功地跨越困難和艱險,克服煙瘴之地的阻礙,開拓廣大的領土。
詩人還提到了聯絡五溪和百粵之地,托付于南方的半壁之地,意味著印德遠經略將承擔重要的使命和責任。最后,詩人表示了對印德遠經略使命成功的祝愿,同時也表達了對他的敬意和支持。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形象生動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印德遠經略的深深關切和對事業成功的期望。同時,詩中流露出對國家的關切和對和平穩定的向往,體現了宋代士人的忠誠和責任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