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自和) / 作者:李曾伯 |
佳月四時有,舉世重中秋。
金明水秀競爽,亙古景難酬。
爝火繁星退斂,桂海冰天洞照,清影遍神州。
萬象自妍丑,一鑒碧虛浮。
昔蘇張,夸玉界,賦瓊樓。
素娥閱人多矣,不怕雪添頭。
只恐參橫斗轉,還又酒闌歌散,醉態醒堪羞。
安得真仙術,兔魄駐西流。
|
|
水調歌頭(自和)解釋: 《水調歌頭(自和)》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李曾伯。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佳月四時有,舉世重中秋。
金明水秀競爽,亙古景難酬。
爝火繁星退斂,桂海冰天洞照,清影遍神州。
萬象自妍丑,一鑒碧虛浮。
昔蘇張,夸玉界,賦瓊樓。
素娥閱人多矣,不怕雪添頭。
只恐參橫斗轉,還又酒闌歌散,醉態醒堪羞。
安得真仙術,兔魄駐西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美麗的秋夜景象,以及對生命的短暫和人生的無常的思考。
詩的開頭寫道:“佳月四時有,舉世重中秋”,表達了每個季節都有美麗的月亮,但中秋節的月亮格外重要。接著,詩人運用了形象的描寫,描述了明亮的月光映照在流水上,水面波光粼粼,展現出水景的美麗。然而,盡管這樣的景色美不勝收,卻無法與古代的景色媲美。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繁星退斂,桂海(指廣東的桂林)的冰天倒映在水中,清影遍布整個神州(指中國)。這里通過星辰和地理特點的描繪,表達了美麗的自然景色遍布整個國家。
下半部分的詩句中,詩人提到了蘇軾和張籍,稱贊他們在詩歌中描繪了美麗的仙境。他們的作品賦予了瓊樓美景的形象。然而,盡管有素娥(指月亮中的仙女)閱讀了許多人的作品,她并不害怕歲月的流逝。詩人擔心自己的作品可能會被拋棄和遺忘。
詩的結尾表達了對人生短暫和無常的思考。詩人希望能夠擁有真正的仙術,使自己的靈魂永駐西方的流水中,來延長自己的生命。這里的“兔魄”指代仙人或靈魂。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美麗的自然景色和對人生短暫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生命的不舍。同時,也探討了人生的無常和時光的流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