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園春(中秋約僚佐觀擊圓,登懷遠,用前韻) / 作者:李曾伯 |
喚麹生來,與常娥約,從太守游。
把玉簫聲寄,蕭關短笛,霓裳曲換,清塞重裘。
桂影飄搖,桐陰立盡,多少征人霜滿頭。
油幢暇,不掀髯一笑,辜負中秋。
斗杓矗處中州。
還有解聞雞起舞不。
看鳴弦中鵠,穿楊電激,飛球戲馬,策_星流。
繡帽歸軍,玳簪環(huán)客,薄晚同登庾亮樓。
浮生事,是幾番玩月,何苦多愁。
|
|
沁園春(中秋約僚佐觀擊圓,登懷遠,用前韻)解釋: 《沁園春(中秋約僚佐觀擊圓,登懷遠,用前韻)》是宋代李曾伯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喚麴生來,與常娥約,從太守游。
把玉簫聲寄,蕭關短笛,霓裳曲換,清塞重裘。
桂影飄搖,桐陰立盡,多少征人霜滿頭。
油幢暇,不掀髯一笑,辜負中秋。
斗杓矗處中州。
還有解聞雞起舞不。
看鳴弦中鵠,穿楊電激,飛球戲馬,策_星流。
繡帽歸軍,玳簪環(huán)客,薄晚同登庾亮樓。
浮生事,是幾番玩月,何苦多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中秋時節(jié)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浮生的體驗和情感的思考。
詩的開篇,詩人喚麴生(指秋麥),與常娥(傳說中的仙女)約好一起去游覽太守的園子。他們一起欣賞玉簫的美妙聲音,聽著蕭關上奏短笛,聽著霓裳曲曲調變化,感受著清冷山塞中穿著厚重皮袍的征人們身上的霜。
接著,詩人描繪了桂樹的影子搖曳、桐樹的蔭涼逐漸消失,讓人想象征行軍之人頭上積攢的霜凍。然而,此時正值中秋佳節(jié),卻有人不愿意掀起他的髯須一笑,辜負了這美好的時刻。
在詩的下半部分,詩人談到斗杓(指天上的星宿)高懸在中州城上,又問是否聽到了雞鳴起舞的聲音。他期待著聽到琴弦上鵠鳥的歌唱,箭穿楊激的聲音,以及飛球戲馬的歡快場景,這些都象征著繁忙的軍旅生活。
最后,詩人描述了自己戴著繡帽歸隊,玳簪環(huán)繞著貴客,與同伴們在庾亮樓上一同觀賞美景。他在黃昏時分感嘆浮生的事情,這是多少次欣賞月亮,又何必多愁憂愁。
整首詩通過描繪中秋時節(jié)的景色和氛圍,表達了詩人對浮生的感慨和思考。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時光流轉的感嘆和對生活的熱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