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恩伽藍清會 / 作者:韋應物 |
素友俱薄世,屢招清景賞。
鳴鐘悟音聞,宿昔心已往。
重門相洞達,高宇亦遐朗。
嵐嶺曉城分,清陰夏條長。
氳氛芳臺馥,蕭散竹池廣。
平荷隨波泛,回飆激林響。
蔬食遵道侶,泊懷遺滯想。
何彼塵昏人,區區在天壤。
|
|
慈恩伽藍清會解釋: 《慈恩伽藍清會》這首唐代詩詞是韋應物創作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素食者在清凈的環境中與友人共同品味自然美景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簡樸生活和修身養性的推崇。
譯文如下:
素友俱薄世,屢招清景賞。
素食者離開塵世,一同欣賞清凈的風景。
鳴鐘悟音聞,宿昔心已往。
敲響鐘鼓領悟人生道理,往事在心中已經過去。
重門相洞達,高宇亦遐朗。
厚重的門后彼此心意相通,高聳的屋宇也顯得開闊壯麗。
嵐嶺曉城分,清陰夏條長。
山嶺蒙上晨霧,城市的清涼氣息延伸至遠方。
氳氛芳臺馥,蕭散竹池廣。
氛圍中彌漫著芳香,竹林和池塘使環境更加靜謐。
平荷隨波泛,回飆激林響。
荷花隨著波浪輕輕漂蕩,微風掠過林木發出悅耳的聲音。
蔬食遵道侶,泊懷遺滯想。
素食者恪守佛道,舍棄塵世欲望,心懷理想,懷念逝去的歲月。
何彼塵昏人,區區在天壤。
世人沉迷塵世俗物,微不足道的存在在這廣闊的天地之間。
這首詩描繪了素友在靜謐的環境中一同觀賞自然美景的情景,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對思想情感的抒發,表達出對寧靜、素樸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對塵世繁雜的世俗生活的一種抵制態度。文中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和意象描寫,使詩詞充滿畫面感和音樂感。整體上表現出作者對清新、寧靜的環境和簡樸、修身養性的生活方式的熱愛和推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