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福精舍答韓司錄清都觀會宴見憶 / 作者:韋應物 |
弱志厭眾紛,抱素寄精廬。
皦皦仰時彥,悶悶獨為愚。
之子亦辭秩,高蹤罷馳驅。
忽因西飛禽,贈我以瓊琚。
始表仙都集,復言歡樂殊。
人生各有因,契闊不獲俱。
一來田野中,日與人事疏。
水木澄秋景,逍遙清賞馀。
枉駕懷前諾,引領豈斯須。
無為便高翔,邈矣不可迂。
|
|
善福精舍答韓司錄清都觀會宴見憶解釋: 《善福精舍答韓司錄清都觀會宴見憶》是唐代詩人韋應物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對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抱著清凈的志向,厭倦了紛紛擾擾,
將心靈住進深山寂寞的廬中。
仰望星斗之時,心悸而仰慕,
黯然自嗟嘆,心中只覺得愚笨。
那位友人辭去官職,
放下繁忙的馳驅。
突然,有只西方飛鳥,
贈予我一顆珍貴的明珠。
初次參與仙都的聚會,
卻發現快樂與眾不同。
人生的事物各有因緣,
得與失不可同時獲得。
來到鄉間的田野中,
與人事疏遠了。
清澈的水與靜謐的木,
欣賞秋天的景色,心曠神怡。
曾經徒有前程的希冀,
如今只是帶領著遠行。
無欲無求,便能高翔于天際,
遙遠而不可及。
詩意和賞析:
《善福精舍答韓司錄清都觀會宴見憶》以志向深遠、追求清凈為主題,表達了韋應物對名利浮沉的厭倦,對自然與寧靜的向往。詩人對紛繁擾擾的人世間失去了興趣,選擇了抱持素樸的志向,在偏遠的精舍中過著寧靜的生活。當他仰望星斗時,感到自己的愚笨和渺小,但依然心向往之。
詩中的友人辭職放下繁忙的馳驅,象征著追求寧靜心靈和自由的一種境界。西方飛鳥贈予的瓊珠,代表了詩人得到自然和友誼的饋贈,讓他更加感受到心靈的寧靜和高貴。
詩人描述了參與仙都聚會的經歷,發現其中的快樂與眾不同,表達了人生各自有因緣,得與失不能同時獲得的哲理。
詩末,詩人到田野中與世事疏遠,欣賞著秋天的景色,靜心感受自然之美。他發現曾經懷抱的前程希望已經不復存在,但能夠舒適地引領著遠行而不被世俗所牽絆,以無欲無求的心情高翔于天際。
整首詩表達了對名利的厭倦和對清凈心靈的向往,同時也體現了人生的無常和追求真實自我的意義。通過描繪寧靜與自然的美好,詩人表達了追求心靈和內在自由的主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