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暢校書當 / 作者:韋應物 |
偶然棄官去,投跡在田中。
日出照茅屋,園林養愚蒙。
雖云無一資,樽酌會不空。
且忻百谷成,仰嘆造化功。
出入與民伍,作事靡不同。
時伐南澗竹,夜還灃水東。
貧蹇自成退,豈為高人蹤。
覽君金玉篇,彩色發我容。
日月欲為報,方春已徂冬。
|
|
答暢校書當解釋: 答暢校書當
山林竹啟幽,茅屋日照中。
愚蒙養花草,才寡與世通。
無資方獨樂,酒器永不空。
仰嘆造化妙,百穀欣成豐。
與民平等處,忙中尚閑窮。
伐竹鳥驚落,夜還水東流。
貧苦自成退,何須追名聲。
讀君瑤琴篇,驚艷發我容。
日月不待人,春光已替冬。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山林竹子從幽深地方中逐漸展開,茅屋正被太陽照在中間。
愚蒙的人培養花草,因為才智匱乏而與世不通。
盡管我沒有財富,酒杯仍然不會空。
仰嘆造物主的巧妙,百谷成功讓我欣慰。
與人民平等地生活,閑暇中尚有貧困。
伐取竹子使鳥兒驚飛,夜晚回到東流的河水旁。
貧苦和困境是我自愿退隱的,不需要追逐名聲。
閱讀你的詩文,讓我受到了驚艷,我的容顏煥發著色彩。
白天黑夜不等待任何人,春天已經取代了冬天。
詩意:
該詩寫的是作者韋應物放棄了官職,退隱田園的生活。他住在茅屋中,與愚蒙的人一起培養花草,過著簡樸而自由的生活。雖然他沒有財富,但他開心地品酒,欽佩造物主的巧妙之處,喜悅百谷豐收。他與民眾平等相處,忙碌中仍有閑暇,雖然貧困卻自得其樂。他伐取竹子時驚飛了鳥兒,夜晚回到河水旁。他的貧困是自愿的,不追求世俗的名聲。讀了詩人的詩篇,讓我容光煥發,受到啟發。日月不等待任何人,春天已經到來,冬天已經過去。
賞析:
該詩運用了簡潔而自然的語言,描繪了作者退隱田園的生活和內心的愉悅。詩人通過與愚蒙的人一起培養花草,感嘆造物主的巧妙創造,表達了對自然的欣賞和對簡樸生活的向往。詩中還透露出作者自愿放棄名利的堅定態度,將追求內心平靜和自在的生活放在第一位。整首詩以樸實的筆觸和淡泊的情感,傳達了詩人對自然和內心自由的珍視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