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李二過亡友鄭子故第(李與之故,非予所識) / 作者:韋應物 |
客車名未滅,沒世恨應長。
斜月知何照,幽林判自芳。
故人驚逝水,寒雀噪空墻。
不是平生舊,遺蹤要可傷。
|
|
同李二過亡友鄭子故第(李與之故,非予所識)解釋: 同李二過亡友鄭子故第(李與之故,非予所識)
客車名未滅,沒世恨應長。
斜月知何照,幽林判自芳。
故人驚逝水,寒雀噪空墻。
不是平生舊,遺蹤要可傷。
譯文:
與李二一同前往探望亡友鄭子所住的故第(李與鄭我都不太了解)。
客車的名字沒有被忘記,與之相關的怨恨應該持續到永久。
斜月不知道照耀什么,幽深的林子判斷出自然芬芳。
故人受驚嚇墜入水中,寒冷的鳥兒在空墻上叫囂。
這里曾經與故人有過交情,留下的痕跡令人痛心。
詩意:這首詩是表達了對逝去友誼的思念和哀傷之情。作者與李二一同去鄭子已去世的住所,看到客車仍然能夠記得他們,這使得作者對去世的朋友和與之有所糾葛的情感持續存在的時間感到難以承受。斜月照耀的幽深林子判斷出這個地方依然芬芳動人,讓作者思念更加深沉。在這座故第中,作者被意外驚到,感覺朋友的影子仿佛出現在水中,同時受到寒冷的鳥兒的叫喚,這使得作者深感痛心。這里讓作者回憶起與朋友的交情,讓他們的離去更加令人傷心。
賞析:這首詩以短小的篇幅表達了深厚的思念之情。作者通過描繪客車的名字、斜月的照耀以及幽林的芳香,展現了逝去友誼的持久性和難以忘懷的感受。詩中的故人意外的出現和寒冷鳥兒的叫喚,更進一步加深了詩歌中的哀傷情感。作者在詩末表示,這里曾經與故人有過交情,留下的痕跡令人痛心,表達了他對故人的深深懷念和不舍之情。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刻畫了作者對逝去友情的深深思念,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真摯情感的珍貴和難以割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