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灃水漲 / 作者:韋應物 |
夏雨萬壑湊,灃漲暮渾渾。
草木盈川谷,澶漫一平吞。
槎梗方瀰泛,濤沫亦洪翻。
北來注涇渭,所過無安源。
云嶺同昏黑,觀望悸心魂。
舟人空斂棹,風波正自奔。
|
|
觀灃水漲解釋: 《觀灃水漲》是唐代詩人韋應物創(chuàng)作的詩歌。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對于洪水的觀察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夏天下雨,萬壑的雨水匯聚在一起,使得灃水漲得很高,暮色中的灃水渾渾噩噩。草木遍布河谷,洪水浩渺地一片平川都被吞沒。漂浮的槎木如山一般浮在水面上,波濤洶涌,泡沫也翻滾。北方的水匯入涇河和渭河,經(jīng)過的地方?jīng)]有平靜的來源。云嶺籠罩在黑暗中,望著景象之后,心神不安恐懼。船上的人緊縮著槳,風浪正猛烈地沖擊著船只前進。
這首詩通過描繪洪水景象,傳達了自然的瘋狂力量和人類面對自然力量的微弱與無助。詩人以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了洪水的壯觀景象,展示了洪水的強大威力和對生命的威脅。詩人的觀察和描寫使人深感人與自然的脆弱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人類在自然面前只能順應和適應,體現(xiàn)了對自然的敬畏和敬畏。
這首詩揭示了人類與自然的關(guān)系,強調(diào)了人類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渺小,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珍視。通過對洪水景象的描寫,詩人展示了自然的美麗和威力,同時也展現(xiàn)了人類的微不足道和無助。這首詩以簡潔、生動的語言展示了自然的力量和人類對自然的敬畏,給人以深思和感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