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鼓歌 / 作者:韋應物 |
周宣大獵兮岐之陽,刻石表功兮煒煌煌。
石如鼓形數止十,風雨缺訛苔蘚澀。
今人濡紙脫其文,既擊既掃白黑分。
忽開滿卷不可識,驚潛動蟄走云云。
喘逶迤,相糾錯,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
一書遺此天地間,精意長存世冥寞。
秦家祖龍還刻石,碣石之罘李斯跡。
世人好古猶共傳,持來比此殊懸隔。
|
|
石鼓歌解釋: 《石鼓歌》是唐代韋應物創作的一首詩詞,描寫了周宣王大獵活動邊境的場景和石鼓上刻的紀功文字。
詩中寫道,周宣王在岐山陽面進行了一次宏大的狩獵活動,為了紀念此事,將其紀功刻在鼓狀的石頭上,給人以煒煌的感覺。此石鼓為鼓形,共刻有十段,經過風雨侵蝕,上面的苔蘚已經變得斑駁而粘滯。
然而,現代人卻刻意模擬石鼓的外觀,卻無法復制上面的文字。石鼓上的紀功文字經過歲月的沖刷早已模糊不清,無法辨認。然而,突然間,石鼓上原本模糊的全卷紀功文字不可思議地展開,這樣神奇的景象令人感到驚訝和不解。
詩中還提到了歷史上的兩位重要人物。一個是秦始皇時期刻有文字的碣石,另一個是李斯的墨跡罘李。雖然現代人對于這些古代的文字、石碑和紀功文等都很珍視,但是卻無法與當時的人們建立直接的聯系。
這首詩以描寫石鼓和歷史紀功為主題,通過詩人的抒發情感,表達了文字和歷史的長久存世以及人類與古代文化遺產之間的聯系和間隔。詩詞中的意境以及歷史的長河都使這首詩詞擁有了獨特的韻味和詩意。
總的來說,《石鼓歌》通過描寫石鼓和歷史文物,表達了詩人對古代文化的尊重和敬仰,以及人類與古代文化之間的距離和以史為鑒的態度。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主題和意境而備受贊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