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和韋蘇州詩呈周守敦義 / 作者:王之道 |
江城五月雨,千里荷花香。
清風吹葛衣,鈴齋有余涼。
日晏吏卒散,槐陰掃高堂。
歸來俗偃仰,嘆息不敢康。
設醴致佳客,論交到相忘。
高文如大烹,未慣染指嘗。
何當侍函丈,獲賦蔓草章。
君方扶搖摶,我獨蓬蒿翔。
生平一壑美,未見北海洋。
愿言承至教,雖老當自強。
|
|
追和韋蘇州詩呈周守敦義解釋: 《追和韋蘇州詩呈周守敦義》是宋代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江城五月雨,千里荷花香。
清風吹葛衣,鈴齋有余涼。
日晏吏卒散,槐陰掃高堂。
歸來俗偃仰,嘆息不敢康。
這首詩詞以五月江城的雨和千里荷花的香氣為開篇,描繪了一個濕潤而芬芳的夏日景象。清風吹拂著葛衣,使得鈴齋中的涼意更為舒適。在日暮時分,官員們完成公務后散去,槐樹的陰涼灑在高堂之上。回家后,身處世俗之中,作者俯仰之間感嘆著自己不能安享安寧。
設醴致佳客,論交到相忘。
高文如大烹,未慣染指嘗。
何當侍函丈,獲賦蔓草章。
君方扶搖摶,我獨蓬蒿翔。
詩詞的下半部分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文學成就的渴望和對友誼的思考。他設宴款待貴客,希望能夠與他們暢談交流,但這種交往往會漸漸被人遺忘。高深的文學作品如同大烹飪,需要去品味,而他自己卻未能習慣其中的味道。他向往著有機會侍奉于有才華的人身旁,獲得賦予他蔓草般的美麗作品的機會。他自稱是蓬蒿,寂寞地飛翔,而君主卻能扶搖直上。
生平一壑美,未見北海洋。
愿言承至教,雖老當自強。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的期望和愿景。他認為自己一生只是陷入了一小片美景之中,還未見到更加遼闊的北海大洋。他希望承受君主的教誨,即使年老仍然要自我奮發,不斷地自我提升。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濕潤芬芳的夏日景象,通過對自然環境和個人命運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文學成就和人生境遇的思考。他渴望追求更高的文學成就,希望能夠得到貴人的賞識和啟發,同時也表達了永不言棄、自我奮發的信念。 |
|